解读《背影》中的“三境”

解读《背影》中的“三境”

ID:31307766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上传者:U-9953
解读《背影》中的“三境”_第1页
解读《背影》中的“三境”_第2页
解读《背影》中的“三境”_第3页
解读《背影》中的“三境”_第4页
资源描述:

《解读《背影》中的“三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解读《背影》中的“三境”  [摘要]自《背影》问世以来,人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更多地关注父子情深这份“真情”,而忽略了朱自清心境的变化。本文在前学者研读的基础上对这篇文章内涵背后的“家境”“老境”“心境”进行了不辍的研读,有了新的发现,挖掘得更为深刻。只有认真阅读并正确解析《背影》才能真正体会文章的魅力。  [关键词]朱自清;背影;家境;老境;心境  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背影》自1925年10月问世以来,经历了八十八个春秋,以其平实素朴的语言和字里行间渗透的父子深情,一直为诵读者品谈称道,堪称现代散文的典范,在现当代中学课本中也列为必读课文。李广田就认为《背影》与朱自清是“不可分的一体”,它之所以能够“历久传诵而有感人至深的力量”,不在于“宏伟的结构和华瞻的文字”,而是凭了它的“老实”和“真情”。[1]“老实”是笔法,平中见奇、淡雅朴实,“真情”就是人们常说的父子情深。这几乎成了一贯的定论,包括文学史和名家的看法,也影响到中小学教材和教参的看法。的确,父亲对朱自清那份深厚的爱,那份无私的爱在很多文章中我们都能体会到。但是朱自清先生在《写作杂谈》中关于《背影》的写作,还有这样的说明:“似乎只有《背影》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但也不尽然。”这是一个重要的提示。在把《背影》前前后后的故事弄清楚后,我再次细细体味这篇看似简单的文章,惊奇地发现这篇文章以“背影”为主线,以“三境”4 (家境、老境、心境)作为叙述内容的,而我们在教学中却往往忽视了“家境”和“心境”,只关注到“老境”的父亲对作者的爱,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一、颓败的家境,埋怨的心境  《背影》写于1925年,记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在文章的最开头,作者便提到了当时的家庭状况:“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这些句子在教学中我们很容易忽视,我们更多地注重后文父亲的语言、动作。当时朱自清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我查阅了有关传记资料,在资料中我发现了问题所在。应该说在1917年之前,朱自清父亲的差事一直都还好。但是到了1917年,事情就起了变化。  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原来在扬州做官时已娶了一个姨太太,从此种下了家庭不和的种子。到徐州上任后又续娶了一房姨太太,老家宝应的潘姓姨太太得知此事后,前往徐州大闹,这“一闹”终至使上司怪罪下来,要求朱鸿钧把权力交出来,这才有了文中“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而赔偿徐州之妾的金额不菲,父亲花了许多钱,甚至亏空公款。不得已父亲求祖母变卖首饰,还借了高利贷来补上窟窿。祖母不堪承受这样的变故,在郁郁中辞世。[2]  二、颓唐的老境,懊悔的心境  《背影》的写作起因于朱自清父亲的来信,这封信让他“流泪不止”4 。[3]在文章最后我们也能得知情况的确如此,父亲信中那句“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让朱自清泪如泉涌,仿佛“看见了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文章多次提到父亲的“老境”:如“赋闲”在家,“蹒跚地”走到铁道边,过铁道时,“慢慢爬下”,以及父亲信中提到的“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等等。其实文中父亲多次的叮咛,“再三嘱咐”也侧面反映出父亲的确老了。这些话语虽然简单,但也能折射出父亲的心理,有反复“叮咛”的悲哀,也有“挂念”里的孤独,还有“大去之期不远矣”生命的无助。朱自清对父亲的过错或许有过埋怨,有过郁结,可是当他看着年迈的父亲艰难地去给他买橘子时,“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此时的泪水是朱自清对父亲背影的百感交集:姨太太的闹腾,家庭状况的急转直下,母亲的痛苦,祖母的去世,榷运局长(俗称烟酒公卖局局长)被撤职,亏空公款,借高利贷,混到现在黑布小帽……这些或许都会在朱自清当时的头脑中闪动,他的内心出现不安与懊悔。曾经的父亲也是意气风发,干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如此颓唐!”朱自清多年后看到父亲的来信,回想起父亲蹒跚步履,回想起父亲的再三叮咛,回想起父亲的一再坚持,心中再也没有埋怨,有的只是感伤和愧疚,有的只是不可言说的嗟叹和懊悔。  因此,《背影》这篇文章表面上是在写父子情深,实际上是以“背影”为主线,以“三境”为叙述内容,主要叙述了颓败的“家境”和颓唐的“老境”以及充满了悲哀、感伤、感动、愧疚、懊悔的“心境”4 ,写的是父子间的负疚与不安,在“父子情深”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愧疚心理。具体地说,就是父亲因“家境”破败而产生了一定的负疚感,他总想为儿子做这做那,既可说是多年所养成的习惯,也是试图以此减轻自己的歉疚。而儿子呢?在父亲的“背影”、“老境”“颓唐”面前,有着不可言说的嗟叹和懊悔。作者不堪承受嗟悔之重,对父亲“背影”的追忆不过是一种自我拯救,写作如同开闸放水一样,是为了让堵在心里的愧疚有了发泄的通道,写完了自然就会轻松些。所以《背影》不是在写感情的,而是在写心理的。  最后,我想说《背影》之所以成为典范,被人称道,不仅因为它是一篇平易畅达而情真意切的抒情美文,是一篇波澜不惊而又回环往复的心理散文,是一首质朴的抒情诗,更重要的因为它是一部儿子献给父亲的忏悔录。一个“背影”记录了父亲的歉疚、颓唐及对儿子的关心,也正是一篇《背影》消除了父子间的裂痕。它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参考文献:  [1]李广田.《李广田文集》:第3卷[M].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  [2]复兴、蒋成禹著《中国现代散文家论》[M].山东教育出版杜,1996.  [3]朱自清.《朱自清全集》:第2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彭婧(1989―),女,江西吉安人,语文教师,研究方向:文学研究。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