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意义的建构――儿童道德教育的根本

生命意义的建构――儿童道德教育的根本

ID:31310473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8

生命意义的建构――儿童道德教育的根本_第1页
生命意义的建构――儿童道德教育的根本_第2页
生命意义的建构――儿童道德教育的根本_第3页
生命意义的建构――儿童道德教育的根本_第4页
生命意义的建构――儿童道德教育的根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命意义的建构――儿童道德教育的根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命意义的建构――儿童道德教育的根本  人性的觉醒和教育的回归,要求道德教育应是一种“成人”的教育。[1]“成人”强调儿童不但是一个生物意义上的“自然物”,还是一个社会化的“社会物”。人的自然性强调人需要一定的物质才能维持生命的存在,人的社会性则强调人应寻求其存在的意义及价值。因此,儿童的道德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在于让儿童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让儿童在“此岸”世界中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一、儿童道德教育的本末倒置  道德教育是一个包括知、情、意、行的完整的体系,在这个体系里,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不可或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日益完善是道德教育之本,而具体的道德规范的

2、掌握只是道德教育之末。”[2]这从根本上回答了“儿童道德教育将把儿童引向何处?”这样一个道德教育中的核心问题。  纵观中国的儿童道德教育,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儿童对道德规范的掌握和应用。道德教育的唯一目的是培养遵守社会规范,按社会规范行事的“道德人”,这种道德教育的唯一目的性,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道德教育的异化,使得道德教育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内化为人生命的一部分,导致了人们对生命的忽视和不尊重。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儿童自杀、他杀事件,从根本上反映出了儿童对于“自我”和“他人”6生命的漠视,也警醒着人们,儿童道德教育应强调儿童对其生命意义的建构,因为一个不懂得尊重生命、不能体会到生命

3、意义的人,绝对不会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儿童道德教育的根基追寻  已经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物质财富不断丰富的时代。科技的进步带来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欲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却变得异常匮乏。进入21世纪,人们在反思的基础上开始逐步意识到物质需求只是人最基本的需求,是人的一种生理需求。人还有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和爱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前提是人必须是一个“有德行”的人。  让人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是道德教育本然之意。回顾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史,道德教育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封建社会,为了维

4、护封建统治者的地位,道德教育更多的是体现为统治阶级的法律规范,道德教育根本的目的就是灌输封建伦理。社会的解体,西方平等、自由观念的输入,“个人主义”开始盛行,人们关注的焦点从群体转移到了个体,“个人利益至上”的观点越来越深入人心,道德开始被人们从“自我”的角度进行阐释。科技的进步,让人类成为了自然的“主宰”,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伴随着的却是人们精神世界的极度贫乏,物质欲望的过度膨胀,导致了一系列反道德行为的出现,“功利主义”的思想无孔不入,以至蔓延到了儿童道德教育领域。[3]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本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普通品德,在现在社会却成为了极其罕见的美德。当大众媒体花费大量的

5、篇幅对人们普通品德进行赞扬的时候,我们是否曾反思,这样的报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有道德”6的人在这个社会是何其的稀少。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祖国未来的儿童,对其进行适宜的道德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三、儿童道德教育的根本――生命意义的建构  人生存在世上,强调的是生活,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是为了追寻生命的意义,为了自我的不断完善。[4]儿童道德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儿童成为社会人的教育,应注重其生命意义的建构。  1.回归自然,体悟生命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认为生命存在的秘密是万物归根:“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在他的人生哲学中强调“复归于婴儿”,即回归人自身的自然。这与他的“道法自然

6、”的“无为”哲学是一致的。为了回归人自身的自然,老子主张自然而然,在自然而然中体现自然自身的秩序。[5]因此,道家曾告诫人们,“人的真正幸福或快乐在于与自然的相和”。人类作为自然界中的一员,应具有“万物与我唯一”的宽阔胸怀和广远视野。[6]  与道家具有相似自然观的法国哲学家卢梭在其代表作《爱弥儿》第一卷中谈到:“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扰乱一切,毁坏一切东西的本来面目……”因此,儿童道德教育应该“回归自然”。“回归自然”一方面要求儿童道德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天性。《学记》有云:“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为孙。”因此

7、,道德教育应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正所谓“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语)。另一方面强调让儿童更多的接触自然界。教育“本来应该让小孩子看蓝天、白云、沟渠、星星、月亮……本该与大自然接触,与大自然交流,在大自然中感动和接受陶冶”。[7]而现代教育“分数至上”6的观念,使得儿童远离了自然界,“五谷不分”的儿童比比皆是,除了学习,儿童的一切都有外人加以包办,导致了一大批“有知识,无道德”的人的产生。面对日益严重的道德危机,儿童道德教育应回归自然,让儿童在自然中体会生命的奥妙,感受生命的魅力,倾听生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