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开放式教学方法构建活力课堂

运用开放式教学方法构建活力课堂

ID:31313181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运用开放式教学方法构建活力课堂_第1页
运用开放式教学方法构建活力课堂_第2页
运用开放式教学方法构建活力课堂_第3页
运用开放式教学方法构建活力课堂_第4页
资源描述:

《运用开放式教学方法构建活力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运用开放式教学方法构建活力课堂  [摘要]开放式教学的过程是动态的,因时、因人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学生,充分考虑课堂的主要环节出现的意外情况,开放课堂氛围,搭建生成舞台;开放课堂生成,构建灵动课堂;开放教学预设,铸就生成空间。  [关键词]开放;氛围;生成,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开放式教学的过程是动态的。因时、因人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学生,充分考虑课堂的主要环节出现的意外情况,教师的预设越

2、周密,考虑越详尽,才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为课堂“生成”提供更宽阔的舞台。  一、开放课堂氛围,搭建生成舞台  如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学“3的倍数”时,上课伊始,就让学生出题考自己,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结果是学生出题不久,一位学生小声地说:“这个我也会。”那么此时的教师该怎么办呢?是置之不理,还是表扬,然后再言归正传,重新回到预设的轨道上去呢?而这位老师没有这样做,他意识到这是启迪学生思维的良好机会,马上说:“你真不错,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当学生回答正确后,又反问全班同学:“是不是这样的呢?”4接着,引导学生验证这个猜想

3、。这样做,一方面尊重了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也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教学更具生命的活力。  以上案例说明,新课程实施多年以来,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明显的变化,课堂上竞相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笔者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教师创造课堂民主、和谐、自主氛围的具体表现,是学生在没有约束没有负担的教学情境下产生的,不是乱而是活,是学生直觉、顿悟和灵感的迸发,是真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  新课程积极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

4、民主的师生关系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表现的欲望,保护学生创造的需求。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状态,才能敢想、敢说、敢问,勇于创新。学生是学习任务的接受者,发现问题的探索者,知识信息的反馈者,学习目标的实现者。理应是课堂教学的主人。  二、开放课堂生成,构建灵动课堂  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动态生成是对教学过程中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我们过去教学过程中强调的预先设定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修正和发展。课堂千变万化,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既不是由教师单方面决定的,也不是都能

5、在备课时预测的。尽管我们从学生的可能出发进行开放的设计,并尽可能对学生有的答案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旧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教师不要用各种预设的答案去套学生,而是要有渴望意料之外情况发生的开放心态。4  然而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怕学生“越轨”、“出轨”而引发意外,使得他们措手不及,有意无意地以成人的思维标准引导学生,制约学生。对学生学习生成采取漠视态度。久而久之,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真正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必须是使得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更明确地说,就是让不同的学

6、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理解学生,宽容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将课堂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  三、开放教学预设,铸就生成空间  布卢姆说过:“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充分预设到可能发生的情况,“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对于刚才案例提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予以表扬:“你真棒,就已经会算了,那你是怎样算的?你能悄悄地告诉我吗?”教师走到学生身边,侧

7、身倾听他的悄悄话。这样做和前面教师的做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学生会因此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特别关注和充分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其次,当教师侧身倾听时,笔者想,即使是思想开小差的同学也会被师生默默交流的情境所吸引,大多数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进入探究问题的情境中去,课堂教学就会获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4  总之,我们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善于反思教学行为,敢于否定与课程改革不相适应的行为,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充分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张扬学生的个性,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使课堂真正成焕发生命力的课堂。  责任编辑晴天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