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欺诈的法律规制研究

广告欺诈的法律规制研究

ID:31334782

大小:10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8

广告欺诈的法律规制研究_第1页
广告欺诈的法律规制研究_第2页
广告欺诈的法律规制研究_第3页
广告欺诈的法律规制研究_第4页
广告欺诈的法律规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告欺诈的法律规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广告欺诈的法律规制研究  摘要:近年来广告业迅速发展,成为城市文化产业的重要一环,显示出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与此同时,各种违法广告日益增多,尤其是广告欺诈行为屡禁不止,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秩序。通过立法、司法、执法、监管规制的完善,提出广告欺诈治理的建议如下:增加广告代言人责任主体与扩大调整范围;引入广告欺诈公益诉讼制度;实施保证金制度。  关键词:广告欺诈;立法规制;司法规制;执法规制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136-02  一、广告欺诈的含义及其社会危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全面深入,广告是当今社会经济

2、生活的普遍现象,其以随处可见的形式,出现在网络、电视、地铁、商场中,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可随之产生的广告欺诈行为越来越多,如某些品牌英语学习机广告广告语中的“用了该品牌学习机,门门高分上名校”等不科学的宣传,“皇城内阁,板式豪宅”、“东山墅,见证奢华”等等糊弄消费者的广告几乎都充斥着我们的视野。为了有效遏止广告欺诈行为,我们应首先明确界定广告欺诈的概念。  (一)广告欺诈的定义8  广告欺诈是指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在广告活动中,故意制造商品、服务的假相,或者隐瞒事实真相,可能使消费者作出错误的消费决策的行为。  由其概念总结出,广告欺诈的构成要件涵盖以下内容:广告欺诈的主体

3、。首先就是广告主,因为广告主最了解行业知识和自家产品;再者也可以是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皆因两者都熟知广告管理法规,承担着告知和审查任务。故意或过失的主观心态。行为主体必须要有欺诈的故意以及过失。笔者认为,无论是故意或过失这两种实施欺诈行为的主观心理状态,都可以认定这种行为是广告欺诈行为。侵犯了广告管理秩序。打击广告欺诈行为不仅是保护具体的受害人,而更多的是为了维护广告管理秩序,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存在广告的发布的行为。只要有广告欺诈行为的成立,不论有没有人上当受骗,广告欺诈的违法行为同样可以成立。  (二)广告欺诈存在的危害  广告欺诈的现象对于社会生活的危害,可以表现为如

4、下几个方面。  1.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广告是一种有效的传播工具,其目的是向消费者传递产品的相关信息,说服消费者购买该产品或使用其服务。因此,作为广告针对的对象――消费者,是最直接的受害者。现如今,不少消费者被虚假、欺骗性的广告所误导之后,不仅造成了自身财产的损失,甚至连人身安全也遭到损害的现象屡见不鲜。可以这么说,此类有欺诈性的广告已经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权利,如知情权、安全权、公平交易权等各项合法权利。  2.侵犯了同行业其他守法经营者的利益8  由于出现广告欺诈的现象,捏造、散布虚假事实者使用不正当的手段推销其商品、服务,这会造成消费者对其产品及其服务产生了不靠谱或者错误的追求,

5、诱使消费者购买了其所推介的商品或服务而造成损失,极大地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使得真正信得过的商品和服务无人问津,严重损害到了同行业其他合法经营者商品、服务的销售,使其守法的经营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这会导致整个行业的公信力不断地下降,甚至会造成这一行业的衰落。  3.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经营者为了争取交易机会,违背公平竞争的原则所作的欺诈宣传,相应地,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肯定会受到损害。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相关数据统计,2009年全国消协共受理带有欺骗性质广告投诉13076件,2010年受理达13214件,相对2009年数据有所上升,而2011年、2012年

6、此类数据较之以前也是有上升趋势。有欺骗性质广告的泛滥成灾在部分地区已经是普遍现象,长此以往,将使整个我国市场经济秩序越发混乱。  4.违背社会道德准则,造成不合理的资源配置  在实际生活中,虚假广告和欺诈广告的存在,使得不少劣质商品或服务流入市场,这样以来,许多优质的商品或服务受到了排挤和打压,有的甚至被排斥在市场之外,这不但影响了合法生产者的正常生产活动,也势必导致资源配置上的不合理,浪费社会资源,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防治广告欺诈行为的建议8  (一)立法规制  1.增加广告代言人责任主体与扩大调整范围  现实生活中,明星、名人或一些某领域的权威专家等利用其社会影

7、响力、号召力代言某产品或服务,已经非常普遍了。但正因为名人的广大社会影响力,使得一旦他们而作出的广告有欺诈宣传的成分,这对广大的消费者甚至社会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但与此同时,我国现有的《广告法》广告欺诈的法律责任主体仅限于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社会团体或其它组织,但是广告代言人却不在法律规制的范围内,这已经不符合现有广告管理的需要了。笔者建议,应将广告欺诈的法律责任主体扩展开来,将广告代言人也纳入责任的框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