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中的意境

古代诗歌中的意境

ID:31335169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古代诗歌中的意境_第1页
古代诗歌中的意境_第2页
古代诗歌中的意境_第3页
古代诗歌中的意境_第4页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中的意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代诗歌中的意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81-01  我常陶醉于记叙文叙事的妙趣;我常着迷于散文写景的美丽;我更深情于小说人物的鲜活;我还折服于议论文论述的精辟。然而最让我忘情而不能自拔的要算是古代诗歌所蕴涵的各种幽邃而深沉的意境了。  说道诗歌意境,其实就是诗歌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就是人们常说的意象。诗人创作诗歌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这些写入作品的形象就是意象的“象”。但由于它们是经过诗人精心挑选和认真判定而写入的,所以附着着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即“意”。因而这些形象不再是现实中普通形象了,

2、故称之“意象”。正因为有了这种依赖于作品意象的出现,才产生了意境。当然,意境是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达到的一种境界。4  我认为体会诗歌的意境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从对诗歌的欣赏中得来;一种是从对字词的欣赏中得来。先说如何从诗句的分析而得到诗句的意境。在品读诗歌时是需要读者通过对作品中所描绘的景象进行再创作,也就是通过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诗歌所描写的景象,即把文字变成画面,这时的读者就要有着画家所具备的特有的审视能力和绘画功底。甚至这种绘画功夫还要超出画家,因为画家是在实物(画纸、画布、墙壁)上作出有形的画像。而诗歌的品赏者则是要在大脑中绘出一幅没有纸、布等物的虚境。但是二者所体

3、会出来的都能让人陶醉其中。这也许就是读者把诗人对当时的一切景观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再还原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读者的二度创作。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的是诗人王维奉旨出塞察访敌情途中,当他第一次看到茫茫的漠北地带,远处的一户人家造饭时腾于天宇荒漠之间一缕炊烟,这天又是晴好天气,虽然傍晚但无一丝风云,这缕孤烟便轻摇直上,冲向了云霄。再看那绵绵的长河尽头,一轮又大又圆的夕阳映红了半边天空,正徐徐地落入河底。好一幅壮丽而奇特的塞外风光啊。可以想见诗人当时看到这种壮丽的景色一定是情不自禁,纵情高吟成诵这千古流传绝唱佳句的。如果我们读者,不能把诗人当时的景象重新

4、在自己的脑海中情景再现的话,我想是不会体悟到吟诵此句时的心境。这就是诗歌中的诗句所呈现出来的意境。  以上所述是指读者通过对整首诗歌的品读后所产生的意境。当然,意境的产生不仅仅是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才能产生的。对诗文中的某些字词的深入分析和品赏,也同样会产生出意境的。  古代诗歌,除了诗句中呈现出来的意境外,很多的诗歌多从它所练就的字词上,也能很好地把握诗歌的意境的。因为古代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上,讲究的就是咬文嚼字。从贾岛的“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4的纠结中,我们就不难看出古代诗人对用字的推敲与考究了。所以,我们在进行诗歌欣赏时,除了对诗文进行赏析外,对诗句中某些关键字词也得

5、有所关注。因为,别看它就一个字或一个词,但那些都是诗人经过千锤百炼,精磨细琢而练达出来的。诗人就是想通过这些个字词,来表现与诗句一样的艺术效果,也就是用这些字词来表现一个个鲜活而深远的意境。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这首绝句中,有几个字词不得不去关注:“日暮”、“苍山远”、“白屋”、“贫”、“柴门”、“归人”。“日暮”点明时值傍晚,是下山回家的时候了。“苍山远”道出了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迫切心情。“白屋”既点明了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又暗合诗题中“逢雪”中的雪盖寒屋的情景,更表现在这寒冬瑞雪中,这样的破屋尤显寒酸贫穷了。“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

6、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那种独特的感受。“柴门”更进一步说明在人家境的凄贫。“归人”一词用的最好。此“归人”非指主人家人夜归,而是“我”,即诗人夜归。明明是夜晚投宿于芙蓉山人家里,也就是说诗人是寄宿于他人家中,怎么能用“归人”一词呢?我说它秒就妙在这个“归”字,暗含着“我”虽说是寄宿,但主人家对“我”甚是热情,一点也不把“我”当作外人,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受。按理说诗人在风雪之夜,小扣柴门,夜宿他家,对屋主人能在雪夜里留宿应该是感激涕零,感恩戴德啊,至少一句谢谢是要说的吧。但整篇诗句中没有一处表达对屋主人感谢的句子,然而一个“归人”就含蓄而深沉地把这份感情表达得尽真尽美

7、。诗人以满腔的热情由衷表达了对屋主人的热情留宿,盛情款待的感激之情。由此观之,古代诗歌中的字词欣赏对把握诗人在诗歌中所孕育的意境是很有帮助的。有时它们更能体现诗歌的意境。  因此,对于不同文体的阅读都有各自不同的方法与技巧。那么读诗、赏诗、评诗都离不开对诗歌的意境的理解和体悟。赏析古代诗歌不去品味诗歌里所包含的意境,是无法真正欣赏诗歌,感悟诗韵的。4  参考文献:  [1]《古代偶句赏析》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版  [2]《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