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收了三五斗》教学设计

《多收了三五斗》教学设计

ID:31344220

大小:64.9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8

《多收了三五斗》教学设计_第1页
《多收了三五斗》教学设计_第2页
《多收了三五斗》教学设计_第3页
《多收了三五斗》教学设计_第4页
《多收了三五斗》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收了三五斗》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多收了三五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3.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4.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把握小说主题。◊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读与跳读课文相结合,小组讨论小说情节。2.分角色朗读,分析小说人物形象。3.组织学牛•讨沦交流,理解小说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I口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2.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作者对I口中国农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3•感受旧时代农民的苦难

2、生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重难点】1.梳理小说情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理解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2.学习小说对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效果。3.体会小说运用对话展开故事的特色。【教材分析】此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也是本单元中第子•篇反映农民问题的文章。就本课而言,我认为教学重点应该是对旧毡帽这一群体形象的把握,着重分析“谷贱伤农,丰收成灾”的原因,感受作者对I口中国农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教学突破】从小说(包括标题)中可以提炼出若干“多”字,这个“多”字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辐射到作品刻画人

3、物的方法、旧中国农民的厄运。教学时以这一“多”字为端点放射,再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行品味、探究、感悟,必定能产生“开花”效应,以达成教学目标。【教学资源】班班通、教学课件(PPT)【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用PPT中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对中国农村及农民的关注。)大家想不想知道旧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勤劳的中国农民并不吝惜自己付出的心血,然而用自己的心血多收了粮食之后能够改善悲惨的命运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先生作品《多收了三五斗》,感受旧中国的民情国

4、运。二、检查预习的情况。1.时代背景20世纪30年代,洋米洋面充斥中国市场,米价大幅度下跌,使广大产米区失去了销纳的场所,农村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之下,已经濒于破产。当时上海人一般吃的是泰国米、安南米、以及美国面粉和澳洲面粉。正如当吋有的评论文章所指出的,连年灾荒,农村中“十室九空”“哀鸿遍野”,同时,“洋米输入……其富人仍然可能以谷食饶足,廩囤不空,口腹不饥”。1932年邀天之幸,各地粮食丰收,可是粮价太贱,农民的贫困反而愈加深重,“放下禾镰,没有饭吃,成为农村之普遍现象”,甚至“有许多田地因为粮价太贱

5、简直没有人去收获,恐怕收了反而赔累”。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反映的正是当时的社会现象。1.作者情况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代表作品《潘先工在难中》、《夜》、《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2.积累以下生字词(请两位自愿的学生到黑板听写)埠(bu)头果(tiao)米鄙夷不屑(xie)沽(gu)写(xie)意作梗(geng)嗷(do)间小国(nan)呷(xid)占(zhan)b(bu)斛(hCO子裕褫(ddlian)拗(niu)不过

6、停泊(bo)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课文情节1•自由朗读课文,讨论小说的主耍人物是谁?围绕着主耍人物写了哪三件事?他们的活动场所分别是哪里?小组讨论后PPT展示:主要人物:旧毡帽三件事:乗米、购物、议论活动场所:米行、街头、船上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旧毡帽朋友和米行先生的对话,感受多收与多灾。(布置有关角色要求,以突出朗读效果。用动画提示学生注意各自的语言、动作、情感、协调等。)(完成后师生共同点评。)3•小组合作探究:1)•旧毡帽朋友今年的收成多吗,你是如何判断的?小组讨论后PPT展示:船里装载的是新

7、米,把船身压得很低。(侧面)今年天照应,雨水调匀,小虫子也不来作梗,一亩田多收了三五斗。(正面)2)•讨论I口毡帽朋友在乗米前后的心理或行为变化的过程,感受旧毡帽朋友对不幸命运的挣扎。学生找到眾米过程中农民哀求、老板冷漠等相关句子,小组讨论后明确:旧毡帽们:希望f愤激f哀求f失望。米行先生:冷笑f厌烦f鄙视"威吓。提醒学生:运用对话描写是本文的显著特点,随着对话的逐步展开,小说的故事情节也一步步地推向高潮,旧毡帽的心理或行为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小说以旧毡帽朋友满怀希望前来占卜命运开始对话,得知米价后,“美

8、满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呆了”。希望变成了失望,话语中表现出了愤激的心理。接着“先生,能不能抬高一点儿?”又表现出了农民的哀求心理,彻底失望后只能贱卖。热闹的街道上,旧毡帽朋友的愤懑之情随着他们的话语奔涌而出;最后的船头议论体现出了自发的反抗意识。1.引导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探究。同学们,丰收了,本应欢天喜地;可我们的旧毡帽却满怀希望而来,带着失望而去。怎么回事呢,丰收了却成灾,原因是什么?请依据课文共同讨论后回答。小组讨论后PPT展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