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 必修_2

高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 必修_2

ID:31346461

大小:1.29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8

高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 必修_2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 必修_2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 必修_2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 必修_2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 必修_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 必修_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模块综合检测(必修三)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些思想家认为人性本恶。基于此认识,有人主张以礼乐来规范,也有人主张用法治来震慑。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孔子、庄子B.孟子、荀子C.荀子、韩非D.孟子、韩非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中“以礼乐来规范”可知为儒家,主张以“法治威慑”的是法家,A项中孔子是儒家代表,但是与材料中“人性本恶”不符,庄子代

2、表的是道家,故A项错误;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代表人物,没有体现法治,故B项错误;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且主张以礼乐规范,韩非是法家代表人物,故C项正确;孟子代表儒家,但是主张人性本善,与题目不符,故D项错误。2.(加试题)“造成了一个弥漫着书香的世界,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具书卷气的民族,甚至目不识丁者也知‘敬惜字纸’,普遍有一种对于文字、文献的崇拜。”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科举制度的推行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商品经济的发展D.西学东渐的影响答案 A解析 材料反映了当时一种重学的社会风气,结合所学知识,古代科举制度由于对读书人有巨大的有利诱力,使得科举时代读书重学的风气长

3、盛不衰,有力地推动了当时教育的普及和文化的发展,故A项正确。3.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在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新的价值观,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  )A.经世致用,实事求是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C.民主科学,人文启蒙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答案 A解析 明朝中后期,在批判宋明理学过程中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了一股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故选A项。4.下列两幅绘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其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是(  )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

4、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明]董其昌《山水图》   [清]郑板桥《兰花》A.山水画B.文人画C.花鸟画D.风俗画答案 B解析 明清时期的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选择B项符合题意。5.19世纪四五十年代,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一新思想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A.从经书中寻章摘句B.远离社会现实C.主张重

5、新认识世界D.力主变革“祖宗之法”答案 C解析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新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向西方学习,故排除A、B,虽然向西方学习,但由于受时代和阶级局限,未变“祖宗之法”,故排除D;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思想启迪人们重新认识世界,寻求救国之路。6.郭嵩焘在总结自己的观点时写道:“顷数十年,汽轮车船夺天地造化之奇,横行江海,无与为敌。而究其意之所极,贾市为利而已。”郭嵩焘在此认为西方侵华的目的是(  )A.炫耀武力B.开办工厂C.通商谋利D.占领中国答案 C解析 A、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B项错误;从材料“而究其意之所极,贾市为利而已”可知,郭嵩焘认为西方侵华的目的是倾销商品获得利

6、润,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7.下列与右图思想主张相一致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科学与人权并重”D.“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答案 D解析 图中是严复翻译的《赫胥黎天演论》。书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其思想与D项

7、含义相符,体现了要与环境相符合变革的思想。8.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D.君主专制答案 B解析 解题关键是理解“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的含义。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位思想家主张变法,实现民权自由,但却反对革命,可知其为维新派代表。9.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存在人为加工改造的现象,突出表现在将原本属于生物学领域的进化论推演至社会学领域。这样做的目的是(  )A.回应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