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人的智慧流淌

让每个人的智慧流淌

ID:31351140

大小:1.11 M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8

让每个人的智慧流淌_第1页
让每个人的智慧流淌_第2页
让每个人的智慧流淌_第3页
资源描述:

《让每个人的智慧流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每个人的智慧流淌——记2018年第一次家庭治疗小组教研活动3月14日,周三,2018十九大开局之年,家庭治疗小组工作坊在青岛第五十九中学心理咨询室开启第一次教学研究。青岛57中张志玲老师,青岛51中胡英老师,青岛新昌路王珺老师,青岛镇江路小学的徐红翠和高秀红老师,青岛银海学校的焦娇和陈丕杰老师,青岛大学路矫黎老师都早早就到达教研地点。组长于明东老师准时带领小组全体老师们开始今天的教研。于老师摆在大家面前一套木质人具象,启发引领老师们思考:可以給它取什么名字?可以代表什么?使用规则是什么?如何在家庭治疗、班级工作中使用?使用的时

2、机如何?老师们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王珺老师和高秀红老师现场运用这些具象进行个案呈现。个案呈现过程中,每位老师认真思考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整个教研过程是老师们的智慧的碰撞。于老师总结出了我们家庭治疗小组的理论创新:具象化访谈技术。会后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的教研心得体会:59中于明东:3月14日,今天是家庭治疗小组的活动时间,伙伴们都早早就来到了我的办公室。我今天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惊喜,家庭治疗的小工具——家庭格盘。我的伙伴们给了我一个大惊喜:在活动的过程中,大家都积极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就格盘的使用提出很多开创性的点子,并且,

3、大家想到了很多类似的方法,通过一系列通过使用实物或者绘画的方法进行访谈,把来访者的经历、故事和问题呈现出来,并用形象化的方式让工作更加具有治疗的作用。今天,我们开创历史,我们一起创造了一个新的心理咨询技术——具象化访谈技术。今天的工作让我体验到:让每个人的智慧流淌,将会带来更美好的未来。青岛57中张志玲:这次教研真是别开生面,桌上的小小木头人带来了太多的感触,大到家庭班级,小到周围的几个人,都可以呈现出来!具象化就是把抽象的东西表现得很具体简单地说就是把看不见的、不容易理解的,变得看得见、容易理解。这就是它的力量!感谢于明东老师

4、的用心良苦,积极引导,不设局限,开发出了全组人的想象与能量!感谢我的伙伴们!感谢大家!青岛银海学校陈丕杰:新年后的第一次家庭治疗小组活动,让我们这个小团体又一次在59中高大上的心理活动室团聚了.今天,我们接触了一个新的游戏-格盘,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第一次见到这些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小木偶,我们在于老师的带领下,通过两位老师的案例,尝试使用格盘,将老师们叙述的事情具象化,另外,我们还讨论了这个格盘的适用范围,规则,能解决的问题等等,在活动的最后,又回归了我们的主题:家庭治疗,我们纷纷发散思维,寻找在家庭治疗中使用格盘的意义

5、和方法,并且在于老师的引导下,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名词:具象化访谈理论.这也是我们的家庭作业.丰富有趣的教研活动很快又结束了,带着收获,带着作业,期待着我们下一次的团聚.青岛银海学校焦娇:新年后的第一次家庭治疗小组活动,让我们这个小团体又一次在59中高大上的心理活动室团聚了.今天,我们接触了一个新的游戏-格盘,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第一次见到这些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小木偶,我们在于老师的带领下,通过两位老师的案例,尝试使用格盘,将老师们叙述的事情具象化,另外,我们还讨论了这个格盘的适用范围,规则,能解决的问题等等,在活动的最后

6、,又回归了我们的主题:家庭治疗,我们纷纷发散思维,寻找在家庭治疗中使用格盘的意义和方法,并且在于老师的引导下,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名词:具象化访谈理论.这也是我们的家庭作业.丰富有趣的教研活动很快又结束了,带着收获,带着作业,期待着我们下一次的团聚.每次的家庭治疗小组活动,于老师的带领都会令我们眼前一亮,眼界打开,这次教研过程中于老师结合家庭治疗的前提展现了格盘,并放手让老师们自主使用并自主制定规则及使用方法,老师们每次都可以在这种放松且积极的氛围下进行头脑风暴,结果也是令大家所欣喜的,每每的讨论都会引发新的感受,于老师则在非常尊

7、重老师们的想法下提点大家,经过老师们的讨论提出了具象化访谈技术,并为此技术制定了概念:将来访者要解决的困惑用具体形象化的方式直观简洁的呈现在咨询师和来访者面前。除了呈现还有表达的成分,格盘的使用不仅可以运用在家庭中,还可以运用在班级管理中,王老师和高老师为我们做了各自的案例分析。每次教研的感受就是感恩感谢,不断的成长,开阔眼界,感谢家庭治疗小组的每个成员。青岛镇江路小学高秀红:今天下午的教研活动,由一盘心理治疗小木偶开始。一个个生动可爱的小人,引发了小组成员们的奇思妙想。从什么时机运用,到如何更加切实有效地应用到家庭排列和班级管

8、理中的讨论,在思维不断碰撞中也加深了我自身作为心理工作者的内省和反思。在后期的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我深刻意识到可以适当采取心理格板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摆放的过程中,更加明晰问题的关键点。排列木偶的过程也是解决心理问题,疏导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感谢一下午参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