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家蚕遗传研究上的应用进展

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家蚕遗传研究上的应用进展

ID:31365616

大小:11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9

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家蚕遗传研究上的应用进展_第1页
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家蚕遗传研究上的应用进展_第2页
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家蚕遗传研究上的应用进展_第3页
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家蚕遗传研究上的应用进展_第4页
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家蚕遗传研究上的应用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家蚕遗传研究上的应用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家蚕遗传研究上的应用进展  摘要:概括了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综述了其在家蚕相关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在家蚕遗传研究上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家蚕;ISSR;遗传研究;应用  中图分类号:S8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5)24-6124-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24.004  Abstract:ThebasicprincipleandcharacteristicsofInter-simpleSequenceRepeat(ISS

2、R)wasdescribed.TheapplicationofISSRinsilkwormgeneticswassummarized.Theapplicationfutureinthestudyofsilkwormwasprospected.  Keywords:silkworm;ISSR;geneticsresearch;application  家蚕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成为研究遗传、发育、生理、药代动力学等生物科学研究中理想的研究对象。常规的形态学标记在家蚕品种选育和鉴定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很易受到内外环境条件的影响。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迅速发展,加锚

3、微卫星重复序列(Inter-simplesequencerepeat,简称ISSR)分子标记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家蚕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定位及系统分类研究中。本文对ISSR9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及其在家蚕相关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在家蚕遗传研究上的应用前景,希望能对家蚕资源的研究及保存、鉴定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1ISSR分子标记技术基本原理和特点  1.1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  ISSR分子标记方法是Zietkiewicz在微卫星技术(Simplesequencerepeat,简称SSR)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

4、技术[1],根据其所使用的引物是否在3′端或5′端加锚定碱基可以分为锚定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Anchoredinter-simplesequencerepeat,简称ASSR)和非锚定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Nonamchoredinter-simplesequencerepeat,简称MP-PCR)。ASSR是在微卫星寡核苷酸引物的3′端或5′端加上2~4个随机选择的核苷酸,引起特定位点退火,保证引物与基因组DNA中SSR的3′端或5′端结合[2],扩增重复序列间的片段。MP-PCR是直接以寡核苷酸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重复片段和重复序列间的片段。扩增出来的条带可通

5、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分离,从而获得指纹图谱。  1.2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  ISSR分子标记技术来源于SSR分子标记技术,因此具有SSR分子标记的优点,可在基因组上进行扩增,可以快速、准确和高效地检测出位于基因组DNA上的多态性,适用物种范围广,可以揭示不同SSR座位个体间的变异信息,提供多位点信息[3-5],成本较低,重复性好,9操作简单,非常适合于对大样本进行检测,而且该技术相比较于SSR技术,因为采用的引物序列比较长,其遗传多态性比较高,也同时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目前,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种群遗传学、种质资源、分类学与种系发生

6、学等方面得到迅速应用[6-8]。  2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家蚕遗传研究上的应用  2.1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作为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种群繁殖和更新换代的基础,可反映出物种对不用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在环境的变化和变迁中所具有的持续计划的潜力[9]。ISSR分子标记能够揭示物种基因组内的多态性位点,是一种研究种群内及种群间遗传多样性的理想方法之一[10]。  Li等[11]证明了ISSR分子标记能够运用于家蚕遗传多样性分析,他们采用ISSR的方法,对42个家蚕品种进行扩增,有12条引物能扩增出清晰条带108条,其中多态性条带85个,且重复性较好,通过聚

7、类分析,将这些品种分为7个亚群。房守敏等利用ISSR技术分析了6个家蚕品种和2个不同地域的野桑蚕群体的遗传多样性,6条ISSR引物共检测到66个位点,其中65个多态性位点,并根据遗传距离进行了聚类分析。Nagaraju等[12]采用ISSR技术对13个不同品种蚕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Pan等[13]采用ISSR技术分析了9个家蚕细胞培养系的多态性,26条引物扩增出797条多态性谱带,多态率为89.9%。  2.2资源鉴定及分类9  在对家蚕品种资源进行鉴定和分类时,由于其外部特征比较相像,中系一般为素蚕,日系一般为普斑蚕,虽然其大小有差异,但是仅仅根据其形态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