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中的瓶颈问题及对策

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中的瓶颈问题及对策

ID:31380024

大小:11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9

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中的瓶颈问题及对策_第1页
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中的瓶颈问题及对策_第2页
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中的瓶颈问题及对策_第3页
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中的瓶颈问题及对策_第4页
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中的瓶颈问题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中的瓶颈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中的瓶颈问题及对策  摘要:校企合作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和关键点,当前政府缺乏有力支持、企业缺乏合作动力、院校满足企业需求能力较弱是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中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本文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从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院校适应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校企合作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153(2016)0-0032-04  一、问题的提出9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提高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和关键点,也是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国家相关部门也先后出台各种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在此推动下,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有许多瓶颈问题尚未解决。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来说,校企合作更是处于起步阶段。众多企业也一致认为校企合作可以更好地培养企业所需会计人才,但是企业参与育人的意愿不强烈,已经参与的企业在合作范围、合作深度上也并不如人意,多数是教师通过感情和人脉关系进行的短期合作,有的甚至是为了完成各种项目任务需

3、要签订协议,仅仅停留在纸上,流于形式,虎头蛇尾,不能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给合作双方都未能带来预期的效果。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中,校热企冷,高职院校唱独角戏的情况十分普遍。因此,找准原因,寻求对策,创造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探索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路径,实现“校企双赢”成为当前形势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瓶颈问题成因分析  (一)政府缺乏有力支持  校企合作不仅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也是一种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合作行为,应有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和推动,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

4、障[1]。从政策层面上来看,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涉及校企合作的规定仅仅停留在原则规定上,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对在职业教育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第三十七条规定“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可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担任兼职教师。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提供方便。”9这些规定既不具有强制性,也不全面,更不具有操作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等文件中虽然提出了健全企业参与制度,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

5、和激励政策,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等,但后续相关的配套文件缺乏。从资金保障上来看,主要是税收优惠等间接扶持,这些规定有严格的适用范围的限制条件,企业享受困难。如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7]42号)规定了签订三年以上期限合作协议的企业支付给学生的实习报酬才可以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没有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制定、经费支持方面的约束和保障,没有政府的统筹协调,就不可能有健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二)企业缺乏合作动力  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都是院校主动向

6、企业寻求合作伙伴,主动寻求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少而又少。在没有法律责任约束企业必须进行校企合作的情况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程度取决于合作的成本――收益关系[2]。从短期效益来看,企业的收益主要是学生实习为其提供的价值和企业节约的用人成本,企业付出的成本包括支付给学生的报酬、支付给培训人员的报酬、提供实习场所等产生的办公费用、学生操作不熟练或失误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等。从长期收益来看,最主要的是学生的留任率。这两个方面,目前企业收益都处于较低的状态,甚至收益为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没有利益驱动,企业很难有参与校企合作的

7、积极性。再加上会计岗位的特殊性,一家企业能够提供的会计实习实训岗位非常有限,很多企业还出于保守商业秘密或保守财务数据的考虑,不愿意向会计专业学生提供核心会计实习实训岗位。因此,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开展相比其他专业更加困难,难以落到实处,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帮助,亦都停留在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为教师提供顶岗实习机会等。这种合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将高职教育资源的势能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高质量工学结合教学相去甚远。  (三)院校满足企业需求

8、能力较弱9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由于师资队伍的实践水平有限、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偏理论等因素的影响,会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侧重于知识、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实践性的技能培养。虽然,随着近年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课程改革,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通过模拟企业实训等手段,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是离企业对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还存在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