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季氏将伐颛臾》的教学认识孔子

从《季氏将伐颛臾》的教学认识孔子

ID:31387272

大小:11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9

从《季氏将伐颛臾》的教学认识孔子_第1页
从《季氏将伐颛臾》的教学认识孔子_第2页
从《季氏将伐颛臾》的教学认识孔子_第3页
从《季氏将伐颛臾》的教学认识孔子_第4页
从《季氏将伐颛臾》的教学认识孔子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季氏将伐颛臾》的教学认识孔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季氏将伐颛臾》的教学认识孔子  对高一学生来说,《季氏将伐颛臾》文章不长,注释细致,除了一些文言特殊句式,文句疏通上并不难。从选文出处看,文章出自《论语》,学生初中学过《论语十则》,对《论语》对孔子都不算陌生。《季氏将伐颛臾》相较之前篇章要长许多,《论语十则》更侧重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品格养成,而《季氏将伐颛臾》则试图通过孔子师生之间的严肃对话来宣扬孔子的政治主张。从选文主题看,学生很少在语文教材中接触到这类政治话题,我们一直倡导“公民教育”,希望为社会培养有高度责任感与参与意识的现代公民,可现状又让我们不断反思,我们的教育不过出产一批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参与到这篇文章的讨论,勾勒孔

2、子理想的社会形态,了解其奔走的一生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这对教师对学生都有别样的启迪。  [教材解读]  《季氏将伐颛臾》安排在苏教版必修四“我有一个梦想”专题的“经世济民”板块。整个专题选文从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到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作者都不再是单一的“文艺圈”专事文学创作的人,更醒目的多是他们的政治身份;选文主题也不再专注于个体的情感表达与命运诉求,而是站在了政治文明推进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平台上。9  那么专题用意也很明确,希望学生在埋首学习之余,抬头看看古今中外这些为了政治理想、为了社会进步而以笔为戈、奔走呼号、燃烧一生的人们。一个人的力量看起来是那么的渺小,在时代

3、的狂澜前又是多么的无助,我们似乎已惯于感慨自己的无力,惯于为了小我的安身立足而营营役役。可看看这些先辈们,他们确实以一己之力改写了历史。人类社会若无这样的脊梁,万古如长夜。当然,选文也绝不是鼓励个人崇拜。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育人,个体应为社会奉献自己的才智,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个人禀赋不同,能力有别,未来所承担的社会分工不同,但对社会的责任感无有贵贱,不分高下,这种公民意识应当在学生时代就予以培养,而语文作为人文学科,责无旁贷。  回到《季氏将伐颛臾》,作为中国人,我们理所当然觉得孔子距离我们很近,可实际上,当我们在谈论孔子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呢?是那后世帝王家追赠的“圣”、“王”头

4、衔与金光耀眼的冠冕?还是那后代大儒们、卫道士们层层附会、奉若神明的治世良方与行为教条?恐怕真实的孔子远没如此官运亨通,他那上至君王近至弟子都不愿尊奉的学说,想来也不乏他个人天真的理想主义。不知道孔子训话完毕后,冉有、季路是不是便回去阻止了季氏攻打颛臾,可就二人“负隅顽抗”的架势看,挨训归挨训,“有事于颛臾”是势在必行的了。如此看来,孔子可实在不算是一个成功的政客,可我们想到他,依然感动,提起他的理想,依然仰望。褪去所有神圣的光环,他不过是一个为了美好的政治蓝图、社会理想而不断奔走,并为之喜怒哀乐的有血有肉的“人”。然而,能将那份“知其不可而为之”坚持到底,他便注定了是一个伟大的人。  [教学

5、目标]  1.积累文言常用字词,掌握文言文固定句式:9  (积累实词“是、疾、过”,特殊句式“无乃……与”、“尔是过”、“何以……为”,成语“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祸起萧墙”)  2.理清文章脉络,感受孔子以理服人的辩驳艺术;  3.明确孔子政治主张,感受先贤经世济民的政治胸襟。  [重点难点]  1.理清孔子师生的矛盾所在;  2.理解孔子“礼”与“仁”的政治主张。  [教学方法]  1.讨论法,于研讨之中明确孔子的辩论艺术;  2.归纳法,于字里行间归纳孔子的政治主张。  [过程设计]  一、导入  关于《论语》其名,《汉书?艺文志》记载,“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6、,论语即依次编辑众人之语。该书成于众手,相对忠实地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较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李零说,《论语》有个优点,就是没有后人的那种虚伪劲儿。书中人物,夫子也好,十哲也好,都是普通人,嬉笑怒骂,毫不遮掩。谁说伟大导师就得高大全,圣门弟子就得身披光芒?他们师生在一块儿,学生顶老师,老师骂学生,都被记下来。[1]  《季氏将伐颛臾》便真实还原了孔子与弟子冉有、季路的一场论辩。辩论因何而起,谁是谁非,又谁输谁赢?跨越千年,让我们回到杏坛之下的论道场,一探师生之辩的原委,一览先贤风采。9  二、文本探讨  (一)标题“季氏将伐颛臾”交代了哪些信息?  明确:交代了辩论的起因与政治

7、背景。当时的鲁国政权动荡分裂,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家独大,鲁国公室则日渐衰微,为权臣左右,史称“三桓犯上”。季氏攻伐颛臾,表因是觊觎颛臾土地,铲除军事威胁,实则是担心鲁君与颛臾形成掎角之势对付自己,攻伐颛臾实际是为了与国君分庭抗礼。  关于战争性质的认定,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敌:等级相当)国不相征也。”季氏的这一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