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数学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例谈初中数学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ID:31389144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例谈初中数学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_第1页
例谈初中数学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_第2页
例谈初中数学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_第3页
例谈初中数学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例谈初中数学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谈初中数学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是“二次根式”,第三节第一课时内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根式的化简和乘除运算.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知道什么样的二次根式是同类二次根式以及会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学习重点是“理解二次根式的加减实质就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学习难点是“会运用类似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所以我采用类比、猜想的思想方法创设了如下的情境.  一、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7个苹果中减去3个苹果,等于多少?  (学生都很惊讶,没想到老师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  生:等于4个苹果.  师:

2、那7个苹果中减去3个梨子,等于多少呢?  生:……(学生一个个都愣住了,过了一会儿.)  生:减不起来.  师:为什么它们减不起来呢?  生:因为它们不属于同类.  师:很好!这说明在我们生活中,必须是同类的东西才能相加减.其实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也是这样的.谁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呢?(学生们终于理解老师的用意了,表现非常积极,踊跃举手发言)4  生1:3a+8a=11a,它们可以相加,因为它们是同类项.  生2:7a+4a的结果还是7a+4a,它们不能相加,因为它们不是同类项.  生3:7a-3a=4a,它们是同类项,可以相减.  生:……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都完全正确,可

3、见同学们能把我们的数学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次根式,那什么样的二次根式才能相加减呢?请大家看下面的算式,你能计算出它们的结果吗?请试一试.  (1)3+2=  (2)5-2=  (3)7-2=  (4)5-=  (5)-=  (题目刚展示出来,没想到学生竟然全都举起了手.为了反映真实的效果,我选了一个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来回答这些问题,他的回答全部正确.)  师:这名同学掌握得很快,他的回答全部正确.类比思想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师生鼓掌)师:从以上问题中你能学到些什么呢?  生:说明二次根式的加减与同类项的加减一样,也只有同类的才能加减.  师:很好

4、,同类的二次根式我们把它们叫作同类二次根式.下面请观察下列3组二次根式,它们是否是同类二次根式?4  (1),-5,6,17,…  (2),,,,…  (3),3,,…  生:第一组每个二次根式都含有即被开方数都是3,所以它们是同类二次根式,第二组化简后都含有即被开方数都是2,所以也是同类二次根式,第三组经过化简后,被开方数不相同,所以不是同类二次根式.  师:同学们表现得很棒!那么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是什么呢?  生:经过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称为同类二次根式.  师:判断下列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  接下来学习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  二、教学反思  本

5、节课我以“7个苹果减去3个梨子”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只有同类才能互相加减,再类比合并同类项,很顺利地过渡到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都非常高涨,通过课堂检测发现,学习效果也非常明显.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效果,笔者觉得这都要归功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和已有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基于这一理念,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设计教学情境也已成为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步骤.  一个好的“情境设计”4,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

6、中;或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因此,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创设与学习主题有关的、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和学习意义、有利于学生思考和产生积极的情感的教学情境.  同时,笔者借助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演示、探索、发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在认知结构中,直观形象具有的鲜明性和强烈性往往给抽象思维提供较多的感性认识经验.因此在新知识教学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重视直观演示、实验操作,就会使学生感兴趣,就能较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情境.  总之,数学教学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不断探索、积累,才能提升教学水平、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7、与时俱进.而创设有效的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率、融入新课程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因为我们必须通过“情境”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学生提供攀爬支架,这样,课堂才会有生气、有效率.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