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闽地诗歌研究综述

五代闽地诗歌研究综述

ID:31390289

大小:11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9

五代闽地诗歌研究综述_第1页
五代闽地诗歌研究综述_第2页
五代闽地诗歌研究综述_第3页
五代闽地诗歌研究综述_第4页
五代闽地诗歌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代闽地诗歌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五代闽地诗歌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主要描述了20世纪以来学界关于五代闽地诗歌的研究成果,认为目前五代闽地诗歌的研究多以作家作品分析为主,缺少对闽地诗歌共性特点的论述,认为研究者大都没有注意到由唐入五代的文人在五代闽地创作的作品与其在晚唐时期诗作创作的区别。本文认为只有将五代闽地诗歌作为特定研究对象,才能更好地研究五代诗歌的特点,才能更清晰地看到由唐入五代的诗人,在五代闽地这独特的历史环境中,其诗歌风貌所产生的变化。这对揭示唐宋诗歌的风格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五代;闽地;诗歌  中图分类号:I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9-0150-03

2、  一、五代闽地诗歌的研究现状  在本文研究中,五代的时间范围是后梁开平元年(907)到吴越国灭亡(978)的七十一年时间。①五代闽地约为现今福建省全境。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893-945),为王潮、王审知所建,都城为福州。王审知主持闽政致力于发展经济,同时极重视文化教育,注意延揽人才。当时中原战乱不断,而闽地却成为安定的绿洲。闽籍文人黄滔、徐夤等纷纷回乡。中原名士如韩??、崔道融等避乱入闽。闽地一时文人荟萃,文风大振。  在清代李调元编著的《全五代诗》中,闽地诗歌部分共收30位诗人的930首诗歌,并将韩??、黄滔、徐夤等五代前的诗作一并收入。9  近年来,五代十国地域性文学研

3、究的重点在于南唐诗歌,对于闽地诗歌的研究散见于晚唐五代文学研究著作之中,专门研究甚少,主要见于:  1935年,杨荫深在《五代文学》中专辟“闽文学”章。杨著认为论述五代闽文学必须上溯至太祖王审知嗣威武节度使始,“太祖虽起于盗贼,为人简约,礼贤下士,因此宾至如归,衣冠卿士跋涉来奔,如韩??等著名文学之士,故闽文学遂得兴盛”。②杨著认为闽地有不少诗人,其中韩??多写绮丽侧艳之词,写景写情逼切动人;崔道融诗作工绝,含意深长;黄滔为文瞻蔚典则,诗作清醇丰润,有贞元长庆之风;徐夤诗多写胸怀抑郁不平之语,此外还介绍了翁承赞、王延彬、颜仁郁等工于诗者。  2002年,刘宁《唐宋之际诗歌演变研

4、究》③从诗人群体、诗体创作、诗学批评及与宋初诗坛联系的四个方面考察五代诗歌的创作状况。作者认为闽地诗人群体的形成与王审知对中朝文士的招引有直接关系。同时,黄滔在帮助闽地招纳中朝士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刘宁认为中原士人的入闽,给闽地带去了讲论诗艺的风气,但入闽诗人创作的诗歌数量不多,而且闽地诗人群松散,诗歌风气短暂薄弱,交往唱和并没有形成有效推进诗艺的风气,在创作内容上承袭多于变化。  比较详细研究五代闽诗的可推陈庆元1996年著的《福建文学发展史》④。陈著认为唐五代时期是闽地文学生发时期,在唐末五代,诗人的众多以及诗人作品的个性化,是区域性诗歌成熟的标志。陈著特别对黄滔、徐

5、夤、翁承赞诗作的个性化特色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另外,陈著考察了自唐高宗起至唐末五代流寓入闽的文人的身份以及诗作,认为“流寓入闽的作家毕竟给闽地带来了新鲜气息。他们对唐五代闽地文学创作的‘渐昌’9无疑起了推进的作用。唐五代福建文学发展的过程,也是福建籍文人向中原文化,向外省籍文人、特别是入闽的客籍文人学习的过程。”  以上是涉及到五代闽诗研究的著作,此外,还有以下对闽地诗歌论述的单篇论文:  1993年,贾晋华《五代泉州诗坛》⑤一文认为五代泉州诗人徐夤、詹敦仁等长于咏物写景,其诗歌风格受韩??及闽地禅风影响,上承温李和盛唐,呈现华丽、清壮、淡逸的特色。贾文不仅对王审知主闽时的泉州文

6、学活动进行分析,还关注五代后期留从效、陈洪进占据泉、漳二州时的诗歌活动,比较能展现整个五代时期闽地诗歌发展的面貌。  1996年,贺中复《五代十国诗坛概说》⑥对闽诗坛的论述包括三个方面:  1.分析当时福州、泉州两大诗人群体的特点。文章认为,福州诗人群以黄滔为宗主,翁承赞为主将,他们多为唐末入闽的文人旧臣,入闽的主要动因是闽王忠唐而无意做闭门天子。“因此他们一般居闽却不官闽,缄言闲处者不少。韩??入闽后所作诗不忘旧朝、指斥党人、自矜人品大致传达了他们的心声。”而在泉州,“以刺史王延彬为府主徐夤为上客,所结聚的陈乘、陈郯、倪曙以及僧文超等几乎都是闽籍新秀,较之黄滔一群更多文人气质

7、和隐逸成份。他们相互唱酬,结诗为集,诗风较盛。”  2.肯定了五代闽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诗风以清润平淡见长,上承白居易感伤诗以自抒怀才不遇为主格,形成了缘情体物的创作倾向。这种鲜明的风格为后世闽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9  3.分析这种特征既受唐末闽人陈黯、陈峤的文风影响,也与入闽文人崔道融的诗集传播有关,更是在积极倡扬闽域文化与诗学的黄璞、黄滔等人直接推动下形成的。  1997,何绵山的《五代闽国文学探论》⑦认为闽诗歌内容有对闽地秀丽山水的描绘;抒发内心的感慨;寄赠唱和;对闽地现实社会的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