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初探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初探

ID:31392717

大小:1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9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初探_第1页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初探_第2页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初探_第3页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初探_第4页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初探  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的一个重点课题,以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为例,详细介绍专业建设的思路、目标、内容与举措,对同类学校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  一、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思路  围绕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坚持“常规教学规范化,校企合作深度化,专业建设科学化,课程建设精品化,人才培养多样化,师资队伍工程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评价企业化”的专业建设思路,力争经过建设,使本专业逐渐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在发挥良好示范作用的同时,带动学校其它专业、乃至兄弟学校同类专业的共同发展,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

2、能力。为迎接智慧城市、云计算、物联网等高端技术的到来奠定雄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  二、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目标  以培养服务深圳市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技术人员为目标,将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成为教育理念领先、人才培养模式先进、专业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越、专业成果突出的重点专业,成为深圳中小型企业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并在华南乃至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同类专业中具有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的品牌专业。  三、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内容与举措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7  构建“三层融合,三双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三层融合”是指学校与行业协

3、会、专业与企业、专业教师与技术人员三个层面的融合。学校加入行业协会,参与各项社会活动,行业协会深入学校,指导学校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双方互相支持,实现开放式办学,构成“工学结合”的基础层;专业与企业融合,专业为企业培养符合要求的人才,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共同育人,构成“工学结合”的核心层;专业教师下到企业技术人员工作岗位挂职锻炼,完成企业工作任务,企业获得两股技术力量,技术人员受聘学校,担任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学校形成两种教学师资,构成“工学结合”的关键层。“三双结合”指的是以“三层融合”为基础的双环境、双师资、双证书相结合。双环境――学校环境和企业环境,双师

4、资――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建立“能力为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组织教师深入进行人才市场调研,同行业企业专家深度访谈,同兄弟院校同行进行广泛学习交流,同就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网络资源、电话沟通、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专业调研。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主动适应深圳地区信息技术产业结构升级需要,确定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根据岗位任职要求,结合办公软件操作员、微机组装调试员、网络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等职业资格标准,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与对接院校、行业企业合作共

5、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以能力为主体的模块化对接课程体系。  开发“工学结合”7优质课程及教材。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课程,保证课程建设的职业性与开放性;通过各级教科研项目与专业教研活动相结合方式,保证课程建设的科学性与权威性;明确课程建设负责人,成立由课程负责人牵头的课程建设专门小组,签订课程建设责任书,保证课程建设的进度与质量;制定课程建设激励制度,按计划分阶段落实课程建设任务;利用学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共享型学习平台;建立课程反馈与评价制度,积极听取企业专家和学生的课程评价意见,及时完善课程内容。  推行“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

6、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推行以具体化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方法,树立“通过行动学习、行动就是学习”的教学观念,通过“做”达到“学”的目的,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在教学环境上,创造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的教学环景。实现教室、实训室和工作室三位一体。采用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教学手段上,坚持用多媒体、用网络、用教具、用辅助教学软件。加强学生职业体验、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管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建设“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每门课程成立课程建设小组,指定课程责任教师(课程建设负责人)。完善专业教学标准,建设10门课程的

7、课程标准、本地化工学结合教材、网络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试题库、项目库、多媒体素材库、职业资格标准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通过网络或其他共享平台使优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开发师生实时交互系统、构建答疑、网络考试系统,网络QQ群等共享平台。实现所有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形成由辅助训练系统、机房管理软件、课程教学资源和师生互动平台“四维互补”的电子教学资源平台特色。7  探索“企业化”教学评价方式。在专业教学评价方式上探索按行业、企业的职业标准,用行业、企业的工作环境,联合行业、企业的专业人员实施评价。根据专业课程特点,拟开展以证代考(依据职业资格标准)、模拟招聘(用企业

8、环境和企业人员)、以赛代考(企业任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