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刍议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刍议

ID:31399698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刍议_第1页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刍议_第2页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刍议_第3页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刍议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刍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刍议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基础,它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的根基。尽管教师们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然而,学生对所学的生字还是很容易遗忘。  很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遗忘速度从快到慢过渡。记忆其实也是有规律的。心理学指出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因此,识字要双管齐下,即“课内识字”和“课外识字”都要抓。如果我们摆脱传统的重复抄写的方法,充分利用好外界文化资源,识字教学就会轻松许多。  一、巧妙设计班级文化  班级是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班级文化不仅在

2、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中有重要的作用,还可以让学生在文化的不断熏陶中不断学习成长,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所以我想:合理,巧妙的运用班级文化布置这一素材,也可以对识字教学的效果有所提高。  1、“大做文章”,诱发学生识字欲望。每当新学期开始,我们总会对班级文化建设“大做文章”,卫生角、学习园地、竞赛角等栏目纷纷出现在学生面前,细心的教师会发现,他们对这些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兴趣,很多学生指着某个字大喊:“我认识这个字!”4他们在自发地进行学习。学生认识最快的,记得最牢的,应该就是教室墙上那些和他们天天见面的汉

3、字。  2、“小小舞台”,增添学生识字乐趣。低年级儿童爱表现。给他们一个展示的舞台,他们的学习动力就会源源不绝。因此,我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学生平时容易写错的字,让学生在写字课上书写,激励他们比一比谁最棒,优秀的作品让所有的小朋友欣赏。孩子们各个兴趣十足,书写地非常认真。然后我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张贴,孩子们在课后时间不时来“瞧一瞧”,不知不觉中,这些易错的字成了熟记的字。  3、“学习园地”,巩固学生识字。很多教师在学习园地栏目中编排一些名人名言、古诗词等,而我则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不定期更换,如教学完《纸船和风筝》后,我在学习园地中编入了一首包含课文生字词的儿歌:

4、折纸船,放松果。扎风筝,挂草莓。乐坏了松鼠和小熊,抓住幸福不放手。很多课文教学完后,我们都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编写儿歌,把生字词编入儿歌中,学生对琅琅上口的儿歌总是充满了朗读兴趣,他们在一遍遍的吟诵中,巩固了识字。  我还在语文园地中编排一些学生喜欢的字谜,如:一个老公公穿着衣服太热了,流了三滴汗。(滚)一个王姑娘,穿着白衣裳,坐在石头上。(碧)  总之,充分利用班级文化管理,为我们的课外识字教学服务,为语文教学服务。  二、巧妙利用校园环境  校园是学生天天学习的地方,4于是,我引导孩子们在校园内识字。校园中有各种宣传栏,上面有许多名人名言、温馨提示等。我就利用

5、活动课时间带领学生去参观校园,认一认这棵小树叫什么?那个牌子又写着什么?慢慢地,学生加深了对校园的了解和认识,连复杂的字都认识了。我还在班上开展了小组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到校园的角角落落中找寻你认识的字,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多的小组为胜。学生对这一活动非常感兴趣,在校园里睁大了双眼寻觅着。  我们班还开展了“把学校带回家”的活动,让孩子们回到家里向父母介绍学校的情况。这样,很多学生下课后都主动跑到宣传栏、板报等校园文化设施旁认字,遇到不认识的字还会向老师请教呢!  三、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尤其是认字学习。家庭、街道、商店都是学生的识字环境。识

6、字教学时,重视生活这个大资源,将新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巩固。  一年级拼音学习后,我给孩子们分发了一本识字本,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作业:把生活中认识的字记录在本子中。每周评选一次“识字小能手”。这样孩子们在平时上下学时,特别留意路边的广告牌、路标等。不知不觉孩子们不但认识了很多字,还增强了生活的能力?每周末,我还给学生布置了机动作业:如果周末去超市,将购物小票带回来。周一的时候,我将这些购物小票每四人分发一张,小组合作认认小票上的字,比一比谁认识的字最多。  我发现孩子么最近爱上了绘本,我就引导他们在班级里进行,绘本朗读和讲故事比赛,让学生在乐趣中巩固识字。4 

7、 识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小学低年级学习的重点。因此,作为低年级的老师,我们要因地制宜、灵活多变,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让孩子们热爱语言文字,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  朱玲君,教师,现居浙江天台。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