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ID:31403594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9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_第1页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_第2页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要:新时代人才的最大特性是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帮助教师完成传统应试教育的转变和改革,因此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成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和重点.本文结合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浅析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意识  一、目前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据了解,高中学生其实都比较喜欢化学,但并不喜欢校园里的化学课程,其理由主要是教材过于沉闷,也有教师教学方法不适宜造成的.有些教师是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师为了应付各种类型的考试,强迫学生对教材知识死记硬背,却忽视了学生是否对化学这

2、一科目有学习热情和兴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教书育人,而非应试教育.有些教师为了讲课而讲课,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没有任何教育意义,无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这一观点,长久下来,学生对化学失去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必须要改变目前的教学状况,着重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爱上化学,主动学习,并有鲜明的创新意识.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  措施3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主要是因为我国教育行业开始进行改革,同时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人才的创新意识更是

3、成为挑选人才的主要标准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有效改变教师传统教学观念的改革方式之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是,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的角度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学改革得到明显的成效.  1.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当学生对化学科目具有比较强烈的求知欲望时,这种求知欲望就会成为不断推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从而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得以良性发展.教师要把化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与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相比,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点难度提升,不少学生感到吃力和困难,从而对高中化学失去学习的

4、兴趣和信心.化学课程是在实际生活中提取、精炼出来的,所以教师要把知识点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明白原来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减少甚至消除对化学的厌烦和厌倦感.例如,在讲“沉淀溶解平衡”时,教师可以碘化铅作为沉淀,令不可见的化学现象转变成浅黄色,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反应的神奇.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高中阶段的化学学科要求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强,发散性思维较强.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并强化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例如,在讲“原电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自己动手完成一个简易的原电池.让学生学会把学

5、过的知识活学活用在实际的生活和难题中,学会一题多解的技巧,并不断扩宽自身化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3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在讲台上依照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教学,而学生则坐在台下听课.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磨灭了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甚至学生还会产生厌学等消极学习心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更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并在课堂教学中引用,增强学生对高中化学课程学习内容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化学思考思维和创新动手思维,同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6、.当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大增,学习热情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让教师更好地实践教学计划.网络资源中包含着多种图片、动画以及视频等,教师还可以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种教学设备,令课本沉闷的知识点形象化、多样化.教师通过引用网络资源信息,寓教学于娱乐,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能够在互动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利于改进教学设计.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断深化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还可以改变教学方式,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7、,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遇到问题主动解决.  参考文献  成媛.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策[J].新课程研究.2013(09).  宋福昌.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04).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