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复习效率

提高复习效率

ID:31414867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提高复习效率_第1页
提高复习效率_第2页
提高复习效率_第3页
提高复习效率_第4页
提高复习效率_第5页
资源描述:

《提高复习效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提高复习效率  1问题的提出  “唉!复习课真难上”这是科学老师常说的一句话.  “唉!复习课真难受”这是学生们常说的一句话.  这也是目前复习课中非常普遍的教学困惑.究其原因,主要是复习课教学方法单一,要么通过复习罗列知识点,要么讲习题、做习题.教师希望通过细致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满堂灌”式的教学、毫无新奇感的知识使学生的大脑常处于抑制状态.造成效率低、效果差、师生都趣味索然的教学现状.  2《运动和力》复习课的设计与意图  课前准备:(1)回顾一下我们在1至5节课中学习的知识,能否用你自己的方法,把主要的知识点有系统地、有结构地、清晰地梳理

2、一下;(2)写出你在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你最疑惑的地方好吗?  【意图与思考】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结构性的知识最不易遗忘”5.复习不是把平时学习过的内容简单地重复一遍,而要把平时所学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向联系、横向挖掘,使之系统化、结构化,把知识点(或块)概括成表格式、纲要式、图示式、口诀式,便于记忆与理解.让学生自己学会整理知识,然后呈现、修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学会复习方法的重要策略,此次课前收到学生的作业中,大部分同学用纲要式、部分同学用的是条目式,极少数同学用的是思维导图式.课上比较分析,为了能更好地呈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

3、联系,同学们基本达成共识,用思维导图式比较好,需要在后续的学习中得到老师的指导和训练.  以生为本,使复习课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学生是我们最好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提问,说出自己的疑惑点,教师再结合本知识模块的重点、难点,设计复习课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点状式”复习,第二个问题是设计本课的关键.  教学片断一  引入:运动和力的知识离我们的生活远吗?  【意图与思考】我们常说“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可同学们学着学着发现科学离他们越来越远,老师们教着教着,科学不在身边,只在各种各样的“题目”中.《运动和力》的教学也是这样,学着学着,学生只剩几个抽象的概念、公式和定律

4、去应付千变万化的题目了.  学生对学习了《运动和力》的知识有什么作用的回答很有意思,他们说《运动和力》的知识可以给我们解释一些现象,但他们不会说运动和力的知识对改变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其实运动和力的知识不仅仅是解释,更是一种对人类文明的推进,从运动场上的力学到汽车中的力学、从建筑中的力学到天体力学等等,给学生以明示这种意义,了解目前学习《运动和力》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好方法.  教学片断二  疑惑点一参照物5  (1)看对话,为何同副驾驶座上的人,我们既可以说真快,又可以说他没动?  (2)学习了参照物,你有什么心得体会与你的同伴交流? 

5、 (3)2012年5月22日,美国“猎鹰9号”火箭把“龙”号飞船送入太空,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内,“龙”号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相伴而飞.空间站两宇航员透过舷窗看到“龙”号飞船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转动,宇航员选取的参照物是  A.舷窗B.地球C.太阳D.“龙”号飞船  疑惑点二受力分析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1)教师站在讲台上会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2)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呈现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请画出未被推动的桌子所受到的力.  疑惑点三力和运动的关系  请你做裁判,图1中小明和小华哪位同学说错了?并说说你的理由.  疑惑点四惯性  调皮的

6、小明随父母乘船去旅游,来到船上,他高兴地向上跳了起来.由于船在行进中,所以父母很担心小明蹦起后,船走开他会落入水中.你认为小明会落入水中吗?为什么?(船在匀速行驶)  【意图与思考】基于“以生为本”5的教学理念,每一个疑惑点都是来自学生课前所反馈的,本课中巧妙地把学生的疑惑点渗透在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考虑到学生对这些问题缺乏深层次的思考,用科学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还很不够,他们往往好似知道一点,但又讲不清楚具体的科学道理,就觉得科学烦心烦人.本课首先通过同学之间的小组合作讨论,充分暴露自己的观点、错误点、疑惑点,针对这些问题,先让学生自我、同伴间

7、纠正.  在疑惑点一中,学生对于第1个问题的解答难度不大,这充分体现出他们对于参照物的基本知识应用还是不错的,但在第3个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却是问题百出,参照物已有的认知就暴露得很清楚,如学生的错误点就在于:把研究对象和参照物混淆;往往会不自觉地选择研究物体本身为参照物;当出现多个研究对象时会阵脚大乱,胡乱猜测.  在疑惑点二中,第1个问题看似是很简单的,但上课中发现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还存在着脚和地面之间的静摩擦力,问其原因,他们认为既然走路靠的是脚和地面之间的静摩擦力,那能站在地面上也靠的是这个静摩擦力,否则人会摔倒!这时学生之间会相互辩论,最后通过受力

8、分析达成共识.此时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对地面的压力和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