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标”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浅谈“语文课标”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ID:31434764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浅谈“语文课标”中教师的主导作用_第1页
浅谈“语文课标”中教师的主导作用_第2页
浅谈“语文课标”中教师的主导作用_第3页
浅谈“语文课标”中教师的主导作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课标”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课标”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语文课标”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定为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这语文素养应包括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即“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形成只靠老师单一性的解析是难以奏效的,必须通过学生的时间和训练等主体活动才能达到,因此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了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呼声越来越高,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开创出了一些新的局面。但是在这过程中,有些语文课却走向了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现在语文教学中的极端主要体现在一些教师并没对学生主体地位

2、作深入思考并理解其内涵,而是盲目追求一些形式上的东西。有的语文课一味地让学生自读或自学,老师不做任何引导,学生一节课下来提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根本不能正确把握课文的主体内容或艺术手法。有的语文课分组讨论不同的问题,形式上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事实上,有的学生讨论的根本与题目无关,或者一组发言另一组看热闹,根本没参与进来,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有的语文课,学生的学习是随心所欲地进行着,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来进行朗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来进行造句练习,选择自己理解的关键处来给大家讲讲。自主――4成了没有统一要求学习任务、学习途径和学习方法的遁词,学生严重地在

3、各取所需地进行学习,在选取最薄弱的地方钉钉子,一知半解、东鳞西爪、粗枝大叶的学风严重地侵蚀着学生。  事实上,以学生为主体绝不意味着教学过程中事事都要学生亲自“发现”,让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徒费时间。教学效率就在于追求花最少的时间去获得最大的收莸,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放松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要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现代教学规律和教学实践在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规定教师在教学教程中的作用和活动方式主要是“导”,也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流程、学习心理,正确地引导学生达到己知的彼岸。因此目前问题不在于要不要教师的主导,而在于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4、现在讦多教师也经常讲以教师为主导,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恰恰忽略了这“导”,或是“牵”着学生走,或是“注入式”、“满堂灌”。课堂上教师依然支配一切,越俎代庖,名曰“主导”,实为“主宰”。  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他使学生的求知活动始终围绕主要目标进行,并收到最理想的效果。(2)教师是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启发者,引导学生不断向知识深度和广度进行探索。(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随时给学生以鼓励、督促和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方法的指导。(4)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在学生求“知”不得的时候,教师的讲授还是不可少的。  是组织者

5、,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指导者,就不能越俎代庖;是传授者,就不能当讲不讲。因此不管从哪方面考虑问题,教师的着眼点都应放在学生身上。教师越是“导”之有方,“导”之得法,学生的“主体”作用越能充分发挥,从而自觉地促使学生由“4需要教”向“不需要教”转化。  这些都是不可替代的教师的主导作用。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与主导地位的关系呢?  一、当好学习的组织者  一方面,教师要关注学生、肯定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

6、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安排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每一个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实现发展,给课堂营造一个个高潮。另一方面,为了让学生理解文本的真正含义,单纯地让学生自己领悟、理解很难做到,这就非常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从篇章结构到重点句子,从课文内容到艺术手法,或引导,或讲解。  二、当好教学互动的指导者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参与者。教师充分发挥好组织者的作用,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的独主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的主动学习,与学生积

7、极互动,共同发展。在这过程中,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既有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与肯定。又有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新。  三、做好解决问题的引领者  学生毕竟是学生,如果完全依靠学生就能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学校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这个时候老师就该发挥其“传道授业解难”4的真正作用了。老师就当承担起引领者的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好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体验、效仿文中经典的语言片断,引另导学生潜心领悟文中蕴含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总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助过程。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化

8、自己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诱导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