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探究”成“叹究”

莫让“探究”成“叹究”

ID:31436140

大小:10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0

莫让“探究”成“叹究”_第1页
莫让“探究”成“叹究”_第2页
莫让“探究”成“叹究”_第3页
莫让“探究”成“叹究”_第4页
莫让“探究”成“叹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莫让“探究”成“叹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莫让“探究”成“叹究”  摘 要 探究性教学既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要重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让探究性教学更加有效益、有效果,就要挖掘新旧知识的练习,在知识的生长点探究;抓住关键环节,帮助学生在理解的疑难处、思路的“非标准处”展开探究;适当增加探究的开放性,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探究;把探究的过程作为方法来教。  关键词 有效 探究性教学 策略  “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探究性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能探

2、究、不愿探究、探究不深入等现象比较突出。部分学生甚至对探究产生了一种惧怕心理,感叹探究难。如何让探究性教学有效实施,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挖掘新旧知识的联系,在知识的生长点展开探究,促进知识的内化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是他人无法取代的,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7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

3、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  案例1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10.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一课时代入消元法的探究教学片断设计:  问题1:解程组  问题2:解方程组  问题3:解方程组  问题4:解方程组  问题5:解方程组  问题6:通过以上的探究,你能归纳出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吗?  点评:问题1是代入消元法的生长点,是学生在没有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之前就能完成的任务,在此用之营造出一种引领学生代入消元的氛围。问题2略作变化,学生也不难想到用“”来替代,这样代入消元法的方法就在悄无声息中基本成型了。稍作停顿,提出问题3,

4、学生通过与问题2的对照,立即想到把“”作为一个整体来代替,代入方程。乘胜追击,方程变形为,这样问题4摇身一变成了问题3,这样实际上已经是带有一般意义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了,也就是说,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路基本成熟了,为了巩固成果,设置了问题5,使得代入法的作用愈加显性化。最后提出问题6把具体问题抽象化,提炼出一般方法。  反思:在知识的生长点展开探究,让学生既不感到问题过于简单,又不会问题间缺少内在的衔接而导致跨度大。学生摸着石头过河,围绕中心逐步深入地探究并形成新的认知。让他们觉得这些知识不是你教他的,而是自己探索发现的,有一种科学家创造发明解决新问题,

5、发现新知识的成功感,既加深了学生记忆,又激发了学生兴趣和求知欲。7  二、抓住关键环节给出必要的引导,帮助学生在理解的疑难处、思路的“非标准处”展开探究,促进知识的同化  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学生对难点产生分歧,或者相对于教师备课时对相关问题产生了某种固定的思路而言,产生了“非标准思路”,给教师在判断或遴选上产生了困难。此时把握不好,容易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关键环节给出必要引导,以增强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和信心,达到共同掌握知识的目的。  案例2( 苏科版七下96页练一练的第1题)邮购每册1.8元的某种杂志,邮寄费和优惠

6、率如下表:  邮购册数1-99100以上(含100)  邮寄费用书价的10%免费邮寄  书价优惠不优惠书价的10%  两次邮购这种杂志共200册,总计金额342元。两次各邮购杂志多少册?  教学中,部分学生思考受阻,问其原因,回答是“数据太多,理不清关系”。针对学生困难,我对学生做了如下引导:  (1)一次邮购99册,付款=购书款+邮寄费=______+______ =______元。  (2)一次邮购101册,付款多少元?  (3)两次共邮购200册,付款342元,两次各邮购多少册?  (4)两次共邮购200册,有邮资330元,邮资够吗?如何安排邮购?  

7、(5)①7两次共邮购300册,其中一次少于100册,邮资费用控制在560~580元,如何安排邮购?  ②两次共邮购300册,怎样邮购花费最大?花费最少?  (6)你能就这题改换一个背景再编题,考考大家吗?试试看!  点评:古人云:“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让学生在质疑、探索、释疑中真正明白自己所困惑的问题,才能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才能把要学的知识和能力内化为个人的发展。在老师设计的问题串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到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表格读透,正确选择表格的信息。而确定每次邮购的册数的范围,及其花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发挥此题的“同化作用

8、”,一是引导中突出了该题中蕴含的数学的分类思想,二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