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认知角度浅谈数学概念教学

从儿童认知角度浅谈数学概念教学

ID:31438553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从儿童认知角度浅谈数学概念教学_第1页
从儿童认知角度浅谈数学概念教学_第2页
从儿童认知角度浅谈数学概念教学_第3页
从儿童认知角度浅谈数学概念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儿童认知角度浅谈数学概念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儿童认知角度浅谈数学概念教学  [摘要]概念、定义等这些符号化、抽象化的知识,是人类经过了长久的直观接触才慢慢演绎而来的。数学概念的教学一定要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教师可通过调动学生经验,开展数学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关键词]数学儿童认知概念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17-086  在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数学概念是其最基层的建筑构造。对于概念的理解和掌控程度,决定着学生的思维素材的深度与广度,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不能强求学生一蹴而就地掌握数学概念,从初次接触形

2、成印象到最终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衍需要一个严谨层进的过程。尊重学生认知的规律及特点,才能将数学中最基础最骨干的数学概念甚至数学思想方法深深地扎根在学生心田。  一、调动经验,勾描影迹刻印象  越是年纪小的孩子,对可以通过观感去看、听的直观的事物越是敏感,根据这一特征,数学概念的教学就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出由感性经验向着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教师可借助数学教具、数学模型、动手操作活动等手段,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丰富他们的直观体验,为抽象概念的形成提供适当的经验。4  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教师设计了小朋友在家接待客人的动画情境,并引出了分水果的数学问

3、题。  生1:一共有4个苹果,每个人分2个。  师:为什么是每个人分2个,而不是其中一个人分1个,另外一个人分3个呢?  生2:那样不公平,要平均分配。  师:对,平均分配。(同时大屏幕出示“4个苹果,  分给个人,每个人分得个。”)  师:那么,一个蛋糕分给2个人,又该怎样分呢?  生3: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  生4:应该是半个,可是半个是几呢?  这时,情境的作用已经凸现,学生之间的表述发生了争执,同时也发现自己所掌握的自然数的知识已经远不能描述目前的问题。此时,教师适时引入分数概念,学生脑海中的分数的初步印象得以成功建构。  二、活动助推,创疑

4、激趣勾心弦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与数学概念初次接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概念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将概念知识更加生动地建构在学生的认知当中,使之更好地掌握概念知识的内涵与外衍。  如,教学“轴对称图形”4时,课前学生准备了丰富的图形剪纸。在课堂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将准备的图形剪纸进行对折,然后谈谈自己的发现。学生很快发现,有的图形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而有的图形不能重合。教师据此发现引入了“对称”这个词语,使学生知道图形有对称和不对称两种情况。进一步引导,使学生发现对称的图形中间都有一条线,称之为“对称轴”。如此

5、一步步的操作,学生每一步都有新的收获和发现,在潜移默化中,对轴对称图形的认知逐步加深,更促使他们的探究欲望愈来愈强烈。教师在这种氛围中,再让学生去观察生活,并且描述生活中的各种图形之美。一场课堂活动,应该成为一粒种子,让学生的思维之花悄悄绽放,然后将课堂拓展向生活,无处不在地锤炼自己新得的知识,使其不断深入心田。  三、频次强化,多层引导雕心像  重复,是使事物的形象在人脑中更加熟悉和深刻的重要方式。但是,概念知识教学中的重复不能简单化,要以各种不同形式呈现,使学生思维得到足够的发散,从而将概念知识在数学问题乃至生活中出现的形态雕刻进脑海,让表面化的概念知识形成“心

6、像”。在这个过程中,不同阶段重点知识的引领、新旧知识的衔接过渡都是非常完美的契机,抓住这些契机,就可以完善概念教学。  在教学“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可以借机引入很多概念的复习。如,面积的概念,可以作为数学情境问题来让学生列算式解答。又如,倍数与约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快速检验自己的计算结果。只要教师有心为学生创造重复与再现已学概念知识的机会,那么任何一个概念都能在简单的言语交流和情境设置中成为重点之外的附加值。4  总之,概念知识的建立,要以学生的思维成长规律为基本出发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因此,以印象作为知识构建的开始,以心像的形成

7、作为知识构建的目标是一种宏观而科学的策略,正是这种策略令我们能够静待学生思维花开。  (责编李琪琦)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