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赋予学生审视时代的“第三只眼”

历史:赋予学生审视时代的“第三只眼”

ID:31439647

大小:10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0

历史:赋予学生审视时代的“第三只眼”_第1页
历史:赋予学生审视时代的“第三只眼”_第2页
历史:赋予学生审视时代的“第三只眼”_第3页
历史:赋予学生审视时代的“第三只眼”_第4页
历史:赋予学生审视时代的“第三只眼”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赋予学生审视时代的“第三只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历史:赋予学生审视时代的“第三只眼”  2016年北京历史高考试题以涉及人类历史发展演变的重大事件为主要考查载体,考查历史学科能力与素养,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试题立足当下,关照现实,以历史的眼光探究和理解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试题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与认知特点,试题素材鲜活生动,形式活泼,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试题特点分析  1.注重考查历史学科能力与素养  2016年高考北京卷历史题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学科能力考查力度。从整个试题来看,选择题部分通过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这里不直接考查学生对课标及教材知识的简单记忆和背诵,重点

2、是通过新的材料和新的问题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非选择题部分除41题第(2)问“概括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学生可以直接通过记忆来解答外,其他试题都是考查新情境背景下学生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尤其是37题,考查历史学科中的比较、概括、分析、概述、论述等高层次的思维能力。37题第(3)问与以往试题不同的是,此次不再“解读”,而是通过两种观点的争论考查学生的自主观点,并运用史实加以论述。试题更具开放性(2015年“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实质上解读的方向也已经由材料决定了,所以开放性有限),更能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新思维的能力,学生在作答过程中也能体会到历史

3、学科“8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思维方法。更值得一提的是,试题延续往年考查史学方法的做法,今年首次以大题形式考查学生如何判断考古成就。  2.以历史眼光探究和理解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  2016年高考北京卷历史题从现实去追溯历史,从历史冷峻地看待现实。现实中有很多热点问题,如国内的教育改革、政治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提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大考古成就在首博展览等,国际上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美国两党总统选举争夺正酣等,这些现实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均进入了命题人的视野,成为他们命题的切入点,考查了学生以历史眼光看待和思考这些问题的能力,从而将历史

4、与现实较好地联系起来。如选择题第12题,考查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诗经》的认识;第41题,以“中法文化之春”这一社会热点切入,考查历史上法国启蒙思想在近代中国广为流传的原因等。  3.关注学生发展需求与认知特点  注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认知特点是2016年高考北京卷历史命题的特色之一,主要体现为试题素材的鲜活生动和形式的活泼多样。  先说素材,选择题均创设了新情境,从微观视角切入历史,以鲜活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素材背景,如选择题13题中的武元衡、14题中的王安石、15题中的黄崇德等,考查那么多的历史人物,是历年来北京卷历史题中之“最”8。这样考查的好处是让抽象的概念

5、、规律等宏大叙事具体到人和事的层面,使历史更形象、生动和具体化,让学生体会到历史是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组成的,历史是有温度的。历史上的人与我们一样,同样有着喜怒哀乐,同样面临着种种人生抉择,只有真实地将他们呈现出来,才能让学生对他们形成“合理之想象”“同情之理解”。  再说形式,试题图文并茂,不是一味大篇的文字阅读,既有地图、广告,又有表格、文字,形式活泼多样,使学生在紧张的答卷中不会感到视觉疲劳。  典型试题解析  选择题第14题:“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

6、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分散宰相权力B.加强皇权  C.加强军事实力D.增加财政收入  这道题涉及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意图,按照教师讲课的逻辑,会分析出北宋中期为什么要改革,因为“积贫积弱”。为什么会“积贫积弱”,因为“三冗”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三冗”问题,因为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果按照这一逻辑推下去,那么改革的内容应该是改革中央集权制度,解决“三冗”问题。但事实上王安石的想法却不一样,他认为“北宋贫困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生产少则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饶;而生产少是因为土地兼并”。所以他认为解决问题之道在于获得“善理财”之人,在

7、于开源。如果有了这个认识,再来看材料就很容易选出答案D来。这提醒我们教学中要注意具体人物具体分析,要以“共时态”思维去看当时人对当时问题的看法,切忌以现代的逻辑思维去“推理”当时人的想法。  选择题第19题:“走向世界丛书”8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  ①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  ②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  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  ④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  A.①②B.②③C

8、.①③D.②④  上个世纪80年代正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