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本细读中教学设计的目标意识

谈文本细读中教学设计的目标意识

ID:31447062

大小:10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0

谈文本细读中教学设计的目标意识_第1页
谈文本细读中教学设计的目标意识_第2页
谈文本细读中教学设计的目标意识_第3页
谈文本细读中教学设计的目标意识_第4页
谈文本细读中教学设计的目标意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文本细读中教学设计的目标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文本细读中教学设计的目标意识  [摘要]文本细读是为了教学而读,不仅仅是文学欣赏;文本细读是为教学设计而读。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读出来的内容进行设计。删繁、聚焦与归纳三个方面相结合是文本细读中教学设计的目标意识。在文本细读时,需要确定明确的目标,并且要精而简,这样课堂教学效果才能更明显。  [关键词]文本细读目标意识删繁聚焦归纳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19-016  文本细读是为了教学而读,不仅仅是文学欣赏;文本细读是为教学设计而读。教师在教学设

2、计时可以根据读出来的内容进行设计。发现文本的特质是我们细读的目标,也是我们教学的起点之一。  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有这样的对话。爱丽丝说:“能否请你告诉我,我应该走哪一条路?”猫说:“那要看你想去哪。”爱丽丝说:“我去哪都无所谓。”“那么,你走哪一条路都是一样的。”猫回答。猫的回答颇有哲理:如果我们不知道要前往何处,那么选择任何道路都失去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指引课堂教学的方向标。因此,在文本细读和教学设计时,我们要有目标意识。  一、文本细读与教学设计的目标意识――删繁7  农民种果树,是为了使果子长大

3、,因此要摘除多余的果子。摘除部分果子是为了剩下的果子能长得更好更大,因为一棵树能提供的养料有限。本文细读中的教学设计也要考虑这一点。学生一节课的时间和学习精力是一定的。为了能在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内达到最大的效果,一定要使学习目标少而精。  例如,《迷人的张家界》是一篇写景文章,可学的内容很多:从课文开篇的耳闻引入到一路的眼睛所见,从群山迷人的整体概述到金鞭岩、金鞭溪的具体描写,从生动的写景到科学的说明都可以学。但是,一堂课只有40分钟。因此,对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就要精简教学目标,把精力和时间专注于特定目标上,这样才能

4、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不妨把“怎样展开联想,多角度地把一个景点写充实、写迷人”确定为教学目标,而将其他的教学内容删减掉。可以这样展开教学。  教师先出示描写金鞭岩的一段话,让学生读读这段话,看看它写了什么;接着从张家界风景区的介绍中截取的一段文字,让学生读读;然后,思考并比较这两段话的特点;最后,引导学生找到这两段话具有语言简洁,布局科学,描写具体、生动的特点。那这段话是怎样把景色写得迷人生动的呢?引导学生画出句子,并通过比较,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联想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形象。在学生体会的时候,启发学生将文字与图像联

5、系起来;然后再给学生展示神鹰护金鞭的动画图像,让他们进一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随后,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并点出神鹰护金鞭的内容是作者的想象。同时,出示第四段中的“点将台”7一段话,让学生找一找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教学中,可以用御笔峰的图片来辅助,让学生区分,并朗读文章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写一写,体会作者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景物进行描写的艺术效果。“好,同学们你也来写一写。想象一下,这座山峰可以叫什么峰,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学生们可能会取名“春笋峰”。“春笋,什么时间它最美呢?”这样,让学生在写

6、的时候展开想象,仿佛看到雨后绿油油的生命,看到不断向上生命力。最后,再告诉学生这座山峰的真实名字――御笔峰,并告诉学生:山谷中数十座错落有致的秀峰突起,遥冲蓝天,靠右的石峰,像倒插的御笔,靠左的石峰似搁笔的山,就是笔架子山。  二、文本细读与教学设计的目标意识――聚焦  有的课文内容看似比较平淡,没什么突出特点,这时我们要拿着放大镜,把它聚焦起来,专注于某一点,并把这一点放大,让学生充分学习这方面的内容。聚焦是确立文章焦点的一种写作技法,也是暗示文眼的一种技法。古人写文章讲究“理不可直指,情不可显出”。主旨有时在文

7、章中并不用明线直陈,而是如云中之龙,只隐约露其鳞爪,或者虽贴切却不露痕迹,这就是所谓的“用线贵藏”。教学时,可采用事件聚焦、形象聚焦、景物聚焦等方法,并通过这些焦点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真实的高度》一文,写的是小仲马不借用他父亲的名义,凭着自己的真本事去投稿,最后发表了自己的成名作《茶花女》。他的想法是“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这样一篇叙事性的文章,既没有生动的文字,也没有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只是一个小故事。因为小故事不讲究生动,只要把内容说清楚了就行。教学时,如果将关注

8、点放在“7他内心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上,语文课就变成思想品德课了。那该怎么办呢?可以拿着放大镜去聚焦。这篇课文去哪儿找关键点呢?题目往往是点睛之笔。题目中的“高度”不是身体的高度,而是指水平、能力、思想的高度。课文中是这样说的:“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思考:“文中哪句话回顾了前文?哪句话体现了他想拥有真实高度的想法?”学生很容易找到前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