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愁》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乡愁》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ID:31448916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浅谈《乡愁》教学中的美育渗透_第1页
浅谈《乡愁》教学中的美育渗透_第2页
浅谈《乡愁》教学中的美育渗透_第3页
浅谈《乡愁》教学中的美育渗透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乡愁》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乡愁》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摘要:美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文教育必须渗透美育,以全面提升学生素养。《乡愁》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要通过导课创设氛围美,诵读表现音韵美、意境美,察形感悟结构美,练习创造美。  关键词:语文教学;《乡愁》;美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3-0050-02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课文中蕴含着许许多多美育因素,但教学中往往缺乏发掘与渗透。美育渗透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增强美的感

2、受,在不知不觉中享受美的感动,产生美的追求。在此,仅以余光中先生的《乡愁》的教学为例,谈谈一些做法。  一、妙语导课,创设美的氛围  新课伊始,最忌教师一上课就板书课题,再好的内容也难以显出其美的特质来。因此,精心设计一段导语,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创设一个美的氛围,就显得十分必要。在教学本课前,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愁”是文学作品恒久的主题,古人早就有许多写乡愁的名句,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多媒体):  (一)李清照的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二)李煜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3、流。4  (三)贺铸的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古人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表达浓浓的愁思。李清照的愁太沉太重,船载不动;李?值某钐?多太长,如春水东流,绵绵不尽;贺铸的愁太密太细,剪不断理还乱。他们都能借助形象来表达愁思。今天,让我们来品味一下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吧,看看他借助什么形象来表达乡愁呢?  一二分钟的开场白,创设出奇妙、新奇的氛围,让学生明白原来愁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竟可以用文字表达得如此美妙。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二、配乐诵读,体会音韵美、意

4、境美  有了一个好的开头,美的氛围,随后教师以配乐朗诵将这种美进一步扩散、加浓、放大。让学生轻轻的闭上眼睛聆听。教师选放一曲舒缓而伤感的古筝曲,和着舒缓的音乐节奏用淡淡的、略带伤感的语调,声情并茂地朗诵: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4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啊/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学生陶醉其中。优美的

5、音乐,回环往复的诗歌,一唱三叹的音韵美征服了他们,完全可以收到舞台上表演的艺术效果。这份浓浓的乡愁深深的打动了学生,他们很容易地理解诗歌形象: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所呈现出来的凄楚意境;脑海中浮现出的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唯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以一封封家书解乡愁;长大后为生活所迫奔走他乡,既思念母亲,又思念新婚的妻子,缕缕乡愁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一次次探亲;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把诗人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的隔开了!

6、母亲的死别,无法化解乡愁,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把游子与大陆分离且无法逾越,依然难解乡愁。  之后,再作进一步的教学,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朗读技巧,读出诗歌的节奏感,注意语调及重音的处理,通过有表情地朗诵课文,读出诗歌的音韵美来。再读,竟发现每一节乡愁是“在这头”、“在那头”的回环反复;还有四节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4在同一位置上运用,更使全诗显得低回掩抑,如泣如诉,不知不觉间竟能背诵了。此时,学生对这首诗的音韵美、意境美有了深刻的感受,但似还意犹未尽,由无意识的感受开

7、始转入到有意识的追寻美。  三、察其外形,体会结构美  这首诗除了听觉上给人凄美感外,在整首诗的结构上,全诗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均衡对称,长短句式相结合,于整齐之中有参差之美,更有学生说,看《乡愁》的每一节外形似一只小船,尖尖的船头,窄窄的船身,正准备越过浅浅的海峡,驶向心灵的故乡呢!  四、发散练习,创造美  新课结束后,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空间,同样以愁为题,或用歌声或用形体,或用诗词,或用绘画形式,来表现这种抽象的情感,教室里歌声悠扬,诗声朗朗,舞姿轻柔,线条流畅。  至此,这首诗的教学在美

8、的氛围中展开,在美的意境中扩大、加深,从听觉到视觉,从整体到细节无一不体现出其美的特质,学生由无意识的感受到主动积极的探求美、创造美,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学所追求的吗?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