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对话更灵动

让阅读对话更灵动

ID:31454933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让阅读对话更灵动_第1页
让阅读对话更灵动_第2页
让阅读对话更灵动_第3页
让阅读对话更灵动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阅读对话更灵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阅读对话更灵动  [摘要]目前的对话教学,由于教师对对话教学的内涵缺乏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加精准的把握,使得对话教学更多的是形似而神不似。要提高对话教学的内在品质,就要注重课堂思辨,抓住课堂的有机生成,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表达,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成为传承文化、滋养人性的生命对话。  [关键词]阅读对话个性思辨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31-033  新课程改革以来,“对话”已经成为了阅读教学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冷静审视目前的对话教学,教师对对话教学的内涵缺乏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加精准的把握,使得对话教学更

2、多的是形似而神不似,课堂的“对话”成了一场闹剧。如何提升对话教学的质量,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一、对话的生命孕育于激情的思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昭示了对话各方须是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的。  (一)鼓励“异己”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一直是“机器人模式”,“异己”4无法插足其中。而对话教学则强调对话主体间精神的相遇和情感的交流与碰撞。即使“异己”的见解最终仍被认定是错的,但是,“否定的过程,往往是真理浮出水面的过程”。更何况,“

3、异己”有时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惊喜,因为质疑和思考的最终结局往往会是融洽。  (二)敢于辩驳  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是《争论的故事》,辩论双方围绕“该如何享用大雁”各执一词,唇枪舌剑,气氛高涨。虽然本节课的重点不在此处,但通过这样,我们能多听到学生多说“我反对”“我补充”之类的话。这样,使“对话”有了生命。所以,在课堂中,生生、师生对话时,教师如果能敏锐地抓住有价值的“点”,让学生产生分歧,引发讨论、争论甚至辩论,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对话的质量。  二、对话的精彩生成于和谐的预设  目前,由于教师往往只注重预设层面的对话教学,对课堂中生成的有价值的话题不是没有留意,就是蜻蜓点水

4、、一带而过,或者干脆不置可否,令人扼腕叹息。  (一)成于预设  课堂教学既具有确定性――教师所要传授给学生们的知识都是明确的,又存在不确定性――学生的思维、情感以及能力的差异等可能导致教学出现各种意想不到情况的发生。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因此教师不得不做周密的预设,往往无视课堂生成,有时是缺乏教学机智,有时则是有心无力。其实,教师更多地看到了生成与预设矛盾的一面,忽视了和谐统一的另一面。有效的预设,无不是为了精彩的生成。4  (二)活于引导  有个教师在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时,有一个学生提出:“我觉得爱因斯坦并不伟大。”问题完全在预设之外。于是,教师顺势推舟:“为

5、什么?”回答精彩纷呈:“我觉得连衣服都穿不好的人,怎么能算是个伟大的人?”……小组讨论后意见比较一致: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人,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科学事业;他的一生,有许多卓越的贡献,比如研究毛细现象、阐明布朗运动、建立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提出光的量子概念……此处生成,“活”在教师把“皮球”踢给学生,“活”在藏而不露的引导。其实,平时的教学中类似的情景很多,教师有效的引导,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巧妙。  三、对话的灵魂蕴藏于鲜明的个性中  (一)链接生活  文本并非空中楼阁,它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缩影。阅读文本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探究、领悟生活的旅程呢?学生是活的

6、生命体,能读出属于自己的东西。笔者在教《石头书》一文时,学生对“书”的理解最初只是课本。笔者这样引导:“从你对大自然的感受出发,大自然就好像你的什么书?”融于真切的生活体验的解读顿时丰富多彩:“大自然是美术书,千姿百态,五彩缤纷。”……这些答案,是学生生活积淀的升华,是个人喜好的表现,是情感的流露。  (二)换位体验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如果没有走进人物的心灵,对话就只在浅表层面上生成,答案自然流于“标准”4。如果能让学生换位体验,那阅读的过程就成为读者心灵碰撞的过程,融入阅读者的思想与情感。笔者教学《珍珠鸟》一课时,让学生多次换位体验:“此刻,你就是小鸟,你为什么敢

7、落在作者的肩头?”“你就是作者,面对这淘气又可爱的小鸟,你想说什么?”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入景入情,完成了一次愉悦的精神之旅。  总而言之,只要从对话的内在品质入手,提高对话教学的质量,就能让教学成为传承文化、滋养人性的生命对话!  (责编韦雄)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