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ID:31482735

大小:5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1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_第1页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_第2页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_第3页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_第4页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WORD完美整理版专业方向:义务教育初中英语姓名:郑梨红准考证号:108009000193范文范例参考指导WORD完美整理版课程开发类课程(让学生快乐成长)初中校本课程设计方案为了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整合,推动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为我校今后的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状况,制定本课程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省教育厅的有关要

2、求,校本活动课程以校本课程为基础,涉及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个领域。本方案重点针对我校初一、初二年级。一、课程开设的情境分析斯基尔贝克认为,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发主要有五大步骤,学校首先必须分析情景,然后依据情境分析的结果,拟订适切的目标,同时建构适切的课程方案,最后进行解释、交付实施,并进行追踪与方案的重建.所以在情境分析时,我们应考虑到校内及校外两部分的因素。我校现有资源的现场评估表项  目优      势劣       势地理环境城市中心社区人员素质复杂、绿地少、学校规模规模较大,全校26个班。教

3、师敬业精神强班级间联系不足,场地缺乏师  资年轻、活力强,经验不足,对学校不熟悉学  生认知水平及学习态度较好部分学习习惯较差,创新弱行政人员有热情、关系和睦编制不足,教师需兼行政职务家  长望子成龙,对教育投入热情较高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与态度社区参与愿意参与学校事务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硬件设施基本设施齐全设备数量不足地方资源较丰富社区与学校未有效建立信任合作机制课程资源已开始实施学校学科小组等活动课程活动水平与质量不高(1)在校内因素方面,我们应分析:A.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兴趣、能力与需求B.教师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与经验C.课程现

4、状与优缺点范文范例参考指导WORD完美整理版D.学校气氛与权利结构的关系E.校内相关资源的整合与合作(2)在校外因素中,我们应考虑:A.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家长的期望,与社区的价值观B.教育系统中教育政策的变革,考试制度的改变,教育研究的发现C.学科知识内在内容与教材教法的革新D.教师支持系统,如教师教育机构或研究机构的可能贡献E.社会资源的现状与开发利用二、课程开设的指导思想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它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有实质性的因素,它制约着教育的培养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制约着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学习方法。初中校本课程的

5、开发与实施要体现出“以知识的综合运用”为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同时紧密结合学校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目标,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目标指向,把学生的“校内学习”同“校外生活”以及兴趣相统一,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社区的资源优势,以深入社区,贴近社区的方式创建社区文化与学校文化共建的教育理念,培育和营造学校的专有特色,着力构筑一个符合现代课程观,凸显校园文化特征的实践性课程体系。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是:²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

6、空间;²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²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三、课程开设的目标校本课程的开设是落实国家“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在课程的目标的制定与开发时,为了有效发挥各种课程的资源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依据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通过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的开发来设计和实现课程具体目标。校本课程开发的

7、课程总目标是:发展以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一般思维能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课程分年级的具体目标是: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²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²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²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形成初步的环境保护能力。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并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²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

8、体与社会的关系。²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²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和睦共处。²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