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教为学”从“解放嘴”开始

“变教为学”从“解放嘴”开始

ID:31486448

大小:11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1

“变教为学”从“解放嘴”开始_第1页
“变教为学”从“解放嘴”开始_第2页
“变教为学”从“解放嘴”开始_第3页
“变教为学”从“解放嘴”开始_第4页
“变教为学”从“解放嘴”开始_第5页
资源描述:

《“变教为学”从“解放嘴”开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变教为学”从“解放嘴”开始  有过几年任教经历的一线教师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低年级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把它当成一种荣誉;到了高年级,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无论教师怎么启发、调动,这种状况也未有所改观。随着年龄与知识的增长,说话的能力呈倒退趋势,形成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怪现象。那么学生为什么不爱说话了呢?首都师范大学郜舒竹教授提出“变教为学”,提倡学生多说多体验,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说什么”“什么时间说”的问题,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实践呢?  一、学生说话重要吗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到:“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

2、工作。”[1]进一步讲,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就要做到解放他们的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那么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说,“解放嘴”,也就是准许学生说话,十分重要。  在课堂上,无论学生“问”还是“答”,都是获取信息、习得知识的过程。尤其是“问”,“是因为头脑中思考的某种不顺畅而导致的,这样的问题不仅应当被视为是合理的,而且应当成为教学研究的素材”,[2]这就是解放思想的过程。同时“说”还是与人沟通的渠道,促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认识与理解,提高社会交往的能力。最后,“说”8还能提高自我效能感,建立自信。低年级学生几乎都爱说,心里没有对、错、好、坏之分,慢慢到了高年级学生自尊心增强

3、,怕自己答错了,受到老师批评,在同学面前丢面子。然而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摸索出方法的同时也逐渐建立了自信,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赞许的目光之后,更愿意在更多人面前展示。因此“说话”还能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说话既然如此重要,学生为什么不爱说呢?  二、探寻学生课堂上不爱说话的原因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不举手回答一般存在三种状态:或是不想说,不屑一顾;或是不敢说,畏惧胆怯;或是没话说,头脑空白。这其中蕴含着诸多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  吴文军在研究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的原因时主要列举了三个主观原因:“学生不愿回答问题、问题有难度、学生对学习无兴趣。”[3]钟武雄在他的研

4、究中重点阐释了解决学生“勇气”问题的方法:“树立榜样、教会方法、个别培养。”[4]  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之外,还有许多重要的外部原因,值得关注并引起思考。  (一)教师原因:追求课堂效率,没时间等待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一般情况下,教师提出几个大问题,每个问题找个别学生回答。一旦超过三四个学生没有回答到点儿上,教师就会进一步讲解。教师一方面追求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追求课堂任务的高效率,没有给学生“插话”的时间。  翻出以前所谓的“好课”,教学过程完整,教师时间掐算得刚刚好,40分钟到点儿正好下课,堪称“完美”8。向这些参加过课堂教学大赛的教师们取取经,他们的

5、课程内容要练习很多遍,到什么时间说哪句话、每个问题问多少时间都背得很精准,不要让那些说不清楚的学生耽误时间是大部分赛课教师的共同心理。  即便现代的教育理念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教师不敢放手,或者尝试了几次之后发现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一旦学生说起来,有时会??唆,语言不精练;有时会误入歧途,被个别学生的说法牵制偏离正确轨道;有时学生说的内容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关系不大;有时学生打开思维说起来没完没了,不断出现重复话语,耽误时间。比起教师一句话总结,简直是又费时又费力。在繁重教学任务的压力下,教师没有时间等待,一旦学生说不到点儿上,及时叫停,教师回归“讲授”舞台。有想法的学生有话说

6、不出来,没有抢到回答问题的机会;“不敢说”的学生无论心中答案的错与对都庆幸教师没有叫到自己,下一次依然不敢说;最后,从一开始就“没话说”的学生从头到尾都是听着教师说,偶尔教师提问也不用想,因为心里清楚一会儿总会有人说,这些学生往往在课堂中心不在焉、思想游离,认为课堂与他没有关系。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没时间说,也没有机会说,等到想让学生说的时候,发现学生已经不再说了。  (二)同伴原因:小组讨论中存在的学生权威  在目前的教学形式中,为了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加入了同桌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营造了虚假繁荣的课堂氛围,表面上为学生的“说”提供了更多机会。但问题是,小组里究竟谁在

7、说?不难发现,小组讨论时存在学生权威,总有一个“能说会道”的领军人物,他总是在说,越说越好,而那些“不会说”的学生只有听的份儿。讨论一开始,就没有给“不会说”8和“说不好”的学生机会。同伴的强势也是影响学生回答问题机会的一个主要的客观原因。  (三)形式原因:举手回答问题的形式,没有人人均等的机会  传统形式的课堂,采用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形式,只会照顾到少数学生的发言机会,宝贵的40分钟时间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回答一遍,这是形式上的局限性。学生通过长期的摸索,对于这种规则心知肚明,老师一般在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