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课文解读的多元与有界

例谈语文课文解读的多元与有界

ID:31490912

大小:10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2

例谈语文课文解读的多元与有界_第1页
例谈语文课文解读的多元与有界_第2页
例谈语文课文解读的多元与有界_第3页
例谈语文课文解读的多元与有界_第4页
例谈语文课文解读的多元与有界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谈语文课文解读的多元与有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谈语文课文解读的多元与有界  内容摘要:阅读接受,一方面是异变的、不确定的、无限的,存在着审美的差异性;另一方面是有阈限的、有范围的,存在着社会的共通性[1]。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应坚持多元有界原则。本文结合相关文学理论就小学语文课文解读的多元与有界问题结合窦桂梅执教的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进行解读和探讨。  关键词:文本解读多元有界  一.多元解读的“源”与“流”  新课标实施后,语文课文的“多元解读”理念得以兴盛和广泛实践,“唯一标准答案”溃坝决堤。多元解读虽然是新的语文教学理念,但它实际上是文本解读理念的传承

2、和发扬。我国古代有“诗无达诂”之说,读者千差万别,文学作品便没有确切的一成不变的的解释。追溯到《易经?系辞》,“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得出带有各自主观色彩的结论。在西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多元解读是文本解读的必然属性。当代现象学哲学家和美学家,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英伽登在理论上给出了有力说明。英伽登著名的“填充”理论指出:作品本身还只是一个图示化的结构,存在着无数的“未定点”和“空白”8,就像事物的骨架,要使它生气灌注、血肉丰满,就需要读者的想象来填充(具体化),读者也参与了作品的创造[2]。而

3、读者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水平千差万别,审美具体化和再创造也就因人而异,解读也就必然出现多元的结果。作品的图式化结构为读者阅读提供了自由的想象的空间的同时,又为读者阅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限制。英伽登之后,出现一些不断关注、强调读者的阅读再创造的文学理论,直至出现了绝对的相对主义思潮,“作者死了”,“作品也死了”读者可以任意解读作品。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多元解读仍然不是脱离文本的图示化结构的随意解读。事实上,无论是现象学还是接受理论,都指出了文本对读者接受的制约。  英伽登曾反复强调:作品的图式化结构为阅读提供的限制。接受美学重要理论家伊瑟尔的“隐含读者”

4、的观点指出:隐含读者是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将作品具体化并实现其价值的读者,它不是现实的读者,而是作家预先构想的在作品问世之前可能出现或者应该出现的读者。以上表明,即使当代以作品接受为研究中心的接受美学也并未否认文本对读者接受所提出的制约要求。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的主体是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性的学生,他们有着不同的知识储备、文化积累,不同的审美倾向和生活经验,因而面对文本时,也必然存在属于自己的独特解读和感悟,多元解读正是对阅读主体间客观差异的尊重。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部分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

5、建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8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3]  二.多元解读之“幸福之源”  窦桂梅老师以深厚的学术素养和教学经验底蕴为基础,颠覆过去对《卖火柴的小女孩》阶级文学评论的主题定位,挖掘了其中更加人文的不幸与幸福。笔者就其中争议较大的

6、第二课时文本解读方面进行了基于个人理解的思考与解读。  (一)“幸福”的成功之处  笔者认为窦老师第二课时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幸福”这一多元解读的方向是十分理想和值得肯定的,这是非常成功的创举。窦老师突破传统单一的批判主题,显现这篇童话内蕴丰富的底色中温情积极的一面,使学生学会悲悯,学会积极地面对苦难,坚持对希望的执着。这些方面多角度地辅助学生们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比简单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黑暗更有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幸福的真正来源,归根结底是真善美的内心,是宽恕,是濒死的幻境,是死亡的解脱和升到天堂这一宗教意义上的的永

7、恒幸福。然而,将儿童的认识引向死亡是一种解脱的幸福,强调上升天堂是永恒的幸福,容易将人生观尚在蒙昧阶段的儿童导向一种认识:死亡可以解脱困境。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肩负着育德育人的重任。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要“8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4]。所以我们应始终坚持将孩子的认识和人上态度向积极方向引导。窦桂梅老师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也是这样灵活地引导学生多元解读的。  (二)思考与反思  在“幸福”这一主题的解读教学中,窦老师将幸福的来源归结

8、为隐忍和对梦想的渴望(板书为隐忍和渴望,但在教学引导时不断使用梦想一词),笔者认为不是十分妥当。  1.“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