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坦然面对学生的“不敬”

学会坦然面对学生的“不敬”

ID:31493074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学会坦然面对学生的“不敬”_第1页
学会坦然面对学生的“不敬”_第2页
学会坦然面对学生的“不敬”_第3页
学会坦然面对学生的“不敬”_第4页
资源描述:

《学会坦然面对学生的“不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会坦然面对学生的“不敬”  摘要:本文从五个方面具体阐述遇到学生“不敬”事件时,班主任该如何面对。围绕“事发时,宜冷不宜热”、“事发后,宜静不宜动”、“处理事件,宜深不宜浅”、“处理态度,宜真不宜假”、“处理尺度,宜宽不宜严”,结合具体实例和自我反思,最终得出结论:“教师面对学生的‘不敬’,要考虑周到,坦然面对。”  关键词:思考沟通宽容坦然  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总会遇到学生对教师的“不敬”事件,或当面顶撞老师,或背后谩骂老师,或给老师起绰号,严重者甚至威胁老师或与老师动手。而班主任则首当其冲,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最容易

2、引起学生的“不敬”。如果老师处理不好这种事情,小的方面会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的方面则会影响学校声誉及社会安定。因此,我认为班主任处理学生的“不敬”行为时,应考虑周全、坦然面对。  一、事发时,宜冷不宜热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必然会与学生在某些事情上产生冲突。当我们遇到学生的“不敬”行为时,如果不激动、不发火,是不可思议的,然而,班主任必须顾及自己的感情带来的负面效应,学会用理智战胜感情,采取冷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

3、。4  记得在我校第一届新生第一节班会课上,正当我和学生一起学习《学生一日常规》时,我班一位姓王的高个子男生在下面弄出了动静,我当时很冲动,心想谁胆这么大,竟敢无视我的存在,于是严厉地警告:“谁再弄出动静,就给我滚出去!”然而,这位男生接下来又故意搞出了几次动静,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快速走到这个男生跟前激烈地做出决断:“滚出去。”这位男生也很激动,高声喊道:“我又不是故意的!我为什么出去?”一听这话,我当时火冒三丈,立即动手将该生拉扯到教室后面,因为怕他跑掉,没有将他赶出教室,并且高声说道:“等放学后再收拾你。”遗憾的是当

4、天班会课下后,因为学校开会,我没有时间处理这件事。直到会议结束回家时,凑巧从学校一位老师处得知这个学生因为六年级时父母离婚,随父亲生活,性格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小学时就经常逃课惹事,也经常被他父亲暴打,在学校经常故意制造麻烦达到不想上学的目的,但他父亲不同意。在得知这些情况后,第二天我主动找该生谈话,并且及时与其父亲沟通,终于化解了这次矛盾。后来这位学生不但没有再滋事,反而学习成绩有了进步,行为习惯也有所好转。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这件事未造成重大后果,但倘若不是当天学校开会导致我没有收拾他,可能造成这位学生辍学甚至会产生其他连锁

5、反应。直到现在,我经常反思,如果遇事都能冷静处理,或许会节省很多时间,班级管理工作也会避免少走许多弯路。  二、事发后,宜静不宜动  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总会以“老大”自居,认为学生一切行动都得听指挥,否则便是“大逆不道”。于是一些班主任在“不敬”事件发生后,急于解决,或找学生家长告状,或把学生交到政教处。班主任是否想到在4“不敬”事件发生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往往也很敏感、很脆弱?倘若再找家长和学校刺激他,很容易产生更坏的结果。通过多年实践,我觉得事件发生后,万万不可急于采取行动,而要静下心来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不敬”事件

6、,是不是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不足之处?如果自己能解决,何必再去找学校、找家长坭?  三、处理事件,宜深不宜浅  学生很清楚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因此,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生不会与老师发生冲突,倘若发生学生对班主任的“不敬”事件,其背后往往有隐情,作为心灵培育者的我们是不是应多反思自己,或者细心地寻找根源呢?我们处理这类“不敬”事件时,万万不可急躁,而应做深入调查、了解,决不能敷衍了事。  记得几年前曾带过一位姓解的学生,他的父亲曾被人们称为“轮胎大王”4,家庭条件极其优越。因为是独生子,所以父母特别宠爱迁就他。

7、他在上小学时就经常打架,刚到我班一周,就和外班学生发生冲突拿小刀将那名学生捅伤,最后在学校严肃处理后,这个学生仍然不思悔改,而且比以前变本加厉,学习成绩自然不用说了。由于经常给我带来麻烦,因此我非常不喜欢这个学生。后来偶遇他的小学班主任,才了解到这个学生本质并不坏,因为其父母经常忙于生意,无暇照顾他,更谈不上教育,经常一切事情都以给钱了结。过后我多次找他谈话,慢慢明白该生主要是因为坏名在外,班级没人愿意和他交往,导致他性格扭曲,无心学习。在知道他的这些情况后,我故意在班里表扬了他打扫卫生比较积极、爱劳动等优点,慢慢地这名学生学习

8、态度、行为习惯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但不惹事了,学习成绩也上去了。  四、处理态度,宜真不宜假  有时“不敬”事件发生后班主任怕把事件扩大,总伪装自己的情感,不能开诚布公地与学生交谈,甚至怕指出学生的错误,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其实“不敬”事件或多或少都会在教师和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