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习作点评的方法浅探

学生习作点评的方法浅探

ID:31493082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2

学生习作点评的方法浅探_第1页
学生习作点评的方法浅探_第2页
学生习作点评的方法浅探_第3页
学生习作点评的方法浅探_第4页
学生习作点评的方法浅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生习作点评的方法浅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生习作点评的方法浅探  [摘要]点评学生习作,采用传统的“作前指导”和下水文引导,效果不乐观!不管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形式点评作文,都要以学生为本,适中点评习作才更高效。  [关键词]点评作文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36-006  语文,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写,不管从课堂教学角度看,还是针对社会发展人的生存角度思量,都显得举足轻重。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要达到“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这个要求。因此,教师总

2、设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注重写作方法的传授,忽略了习作点评。点评习作,可以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口头交流习作,也可以写评语的形式评价习作。实践发现,恰如其分点评习作,学生更“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下面,谈谈笔者对此问题的一些体会。  一、点评习作现状  写作前的精细辅导是众多教育者追崇的做法和热议话题,在报刊中屡屡见仁见智。除此之外,下水文的示范引导也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通过研究对比,发现“作前指导”和下水文引导不仅造就了学生越来越多虚、假、伪、空的习作,还造就了“千人一面”“万人一腔”

3、6的花架子。因为部分学生在重复的“模板式”中进行训练,学会了人云亦云的仿照本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等于‘阅读教学’的现象十分普遍,普遍得很少有人认为有什么不妥。为数不多的作文教学活动,看不到讲评课,‘讲评’被缩小、异化为‘作前指导’的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作文教学被遗忘了,‘作后讲评’则成了‘遗忘中的遗忘’。”  二、点评习作应对策略  1.点评习作方法  点评学生习作,目的是指引学生写作、提高写作能力,所以尽量“不能说孩子笨,还要想方法让孩子坚信自己行,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做得更好,孩子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当

4、然,并非是全盘以“好”盖“差”之意。  (1)口头点评。  学生将修改好的习作写进作文本子前,教师通过检查学生作文,从中找到习作亮点或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在点评中,学生会自觉对比,发现自己习作的优点和不足,会给学生带来茅塞顿开的写作灵感。学生有了修改习作的导向之后,有利于学生对作文进行修改、润色。在习作训练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写《  夸我》,其次写《那次,我笑了》。写第二篇作文时,学生基本按照前一篇文章的模式写,“我”6为什么会笑,怎么笑,笑的结果怎么样?这一系列问题学生不是没有写到,而是写得不够清楚。

5、我与学生交流后,学生修改后的文章质量大幅度提升,能把开心的笑,或无奈的笑,或苦笑的前因后果清清楚楚地叙述出来。另外,管建刚老师更加提倡和赞赏作后讲评,在点评中可以诱导学生诊断病因、修复文章、欣赏和学习优秀习作的优秀之处。口头点评学生作文,既快捷明了,又使学生容易听得懂、学得快,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书面点评。  第一,针对标点符号进行点评。传情达意的语言文字离不开标点符号的辅助作用。如果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会改变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纵观教师点评学生作文,褒贬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不在少数。例如,有

6、学生写文章时常常“一逗到底”,教师点评:“看来你很偏爱逗号,不喜欢其他标点符号,所以你的作文中遍布小蝌蚪。”教师在点评中婉转的提醒,如春风拂面,使学生读了露出羞涩的微笑,最后,学生逐渐改掉“逗号病”这个坏习惯。  第二,针对字词句段篇进行点评。对文章的点评,“既可以细微到某个词语的运用、某个句子的梳理,又可以宏观到整篇文章框架上的调整,主题上的升华”,这是精雕细琢成丰满文章的必经“工序”。  在生活中遇到的人形形色色!偶遇一位素不相识的大叔,他给予我帮助,让我懂得了感恩,难以忘怀!  这是《难忘的陌生人》里面的内容

7、,语言虽不华丽,但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写作方法掌握较好。我抓住这一亮点加以肯定:“开篇点题,还给读者提示下文内容,大叔给予我帮助,让我懂得感恩。”  一次,我骑自行车去朋友家玩!为了尽情享受骑车乐趣,我使出吃奶劲蹬车,自行车如离弦箭一样在路上飞,与风相撞,更是心旷神怡。“好事总是不长久的”6,这话在我身上灵验了。在我忘情地享受着快感时,车飞过一块积水处,一个打滑就失去重心,我忙把车头一转,才避免一场车祸!好险!车子好不容易停下来时,我才发现链子正有气无力地躺在地上。车链断了,我只好推着自行车走。  我针对《难忘的陌

8、生人》第二自然前两句话作点评:“车如飞、与风相撞,借物体现‘我’心之乐。”非常明显,第二句话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学生一看就明白。而借物抒情这一方法,学生不容易把握,所以我抓住这一难点给予点评:“乐中生祸,引人思索,题目明明直指陌生人,为何写‘我’的乐与祸?如此巧设悬念,令人回味。”  第三,针对思想写评语。其一,根据习作的思想内容写评语。例如茅盾写了《宋太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