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文学作品中人名及绰号翻译的文化意象转换

目的论视角下文学作品中人名及绰号翻译的文化意象转换

ID:31498079

大小:10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2

目的论视角下文学作品中人名及绰号翻译的文化意象转换_第1页
目的论视角下文学作品中人名及绰号翻译的文化意象转换_第2页
目的论视角下文学作品中人名及绰号翻译的文化意象转换_第3页
目的论视角下文学作品中人名及绰号翻译的文化意象转换_第4页
目的论视角下文学作品中人名及绰号翻译的文化意象转换_第5页
资源描述:

《目的论视角下文学作品中人名及绰号翻译的文化意象转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目的论视角下文学作品中人名及绰号翻译的文化意象转换  摘要: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和绰号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象,它们可以使一部作品更加精彩,因此在目标语中如何诠释和转换文化意象是翻译过程中需要考量的重中之重。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依据,分析探讨了《鲁迅小说选》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中人名和绰号的英译策略,提出了在使用音译、直译、变译的基础上,可以采用注释、解释的方法更好地实现原文人名和绰号的文化意象转换。  关键词:目的论人名绰号文化意象  一、引言  鲁迅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同时他也是五四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以及中国现代文

2、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7。《鲁迅小说选》收录了其著名的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祝福》等,是鲁迅作品精华的浓缩。鲁迅的小说中刻画了许多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人物,小说中很多人名和绰号也非常有意思。本文以弗米尔的目的论为理论依据,以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版本为研究对象,对其翻译过

3、程中人名及绰号的英译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提出一些更好的方法实现人名绰号的文化意象转换,对翻译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二、目的论简介  目的论由德国翻译理论家弗米尔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翻译目的论(skoposstheory)是将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目的论中有三个重要的法则,即目的法性法则、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其中,所有翻译活动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即翻译应在译入语情境和文化中,按译入语接受者期

4、待的方式发生作用。也就是说,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  三、杨宪益夫妇的翻译思想  杨宪益、戴乃迭是一对堪称中英合璧的翻译家夫妻,在两人共同生活的半个多世纪里,他们携手将中国的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译成英文,字数达千万。他们的译本中处处体现着对中国文化的推崇,他们的文化翻译观对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杨宪益夫妇的翻译实践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翻译目的就是将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介绍给西方读者,向西方读者传播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以期让外国读者了解中国丰富的文

5、化遗产,从而弘扬中国文化,加强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有鉴于此,在他们的很多译文中,主要是采用了异化的处理方法,较为成功地再现了原作中的文化意象,使目的语读者能够接触到新鲜的异质成分,原汁原味地接触到中国的文化。  四、《鲁迅小说选》人名及绰号的命名特点和依据7  很多文学作品中人物名字绰号往往能使整部作品更为精彩。一个人的名字和绰号很多时候不仅仅只是个代号而已,可能还潜藏着有关家庭背景、社会地位或者其他方面的信息,蕴含丰富的文化意象,所以文学作品的起名和绰号有时候也是一项创造过程。《鲁迅小说选》中人名和绰号

6、的来源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根据宗族排行、社会地位命名  中国人非常注重伦理道德,古代中国人也比较看重宗族排行,所以鲁迅的人物命名中有很多都体现了这一特征,如陈老五、夏四奶奶、夏三爷、八叔、四老爷、贺老六、杨二嫂,等等。  旧中国也是一个看重社会地位的国度,一个人的身份地位直接决定了他的尊卑与否,这一点在《鲁迅小说选》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地位高的有四老爷、四太太、赵七爷、何先生;地位比较低下的如柳妈、卫老婆子、华大妈、祥林嫂,等等。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些人名才能很好地让目的语读者接受,是值得推敲的问

7、题。  (二)根据外貌特征、职业命名  《鲁迅小说选》中还有很多人名绰号是根据人物的外貌特征、职业等,或褒或贬而命名的。这些人名绰号生动形象,增强了小说的文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如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红眼睛阿义、九斤老太、六斤、七斤嫂子、豆腐西施、八癞子、麻子阿四,等等。  (三)带有一定背景暗示的命名7  《鲁迅小说选》中有些人物的命名是有一定的背景暗示作用的,其中最能体现题材背景的人物命名当属《药》,里面的主人翁华老栓,夏瑜,康大叔的命名别具匠心。华老栓是贫苦愚昧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底层人民形

8、象,夏瑜是具有革命热情但不被人民理解的革命者形象,康大叔代表残暴罪恶的黑暗势力。其中“华”和“夏”代表的“华夏”是中国的代称,在书中被分成了华、夏两家。“瑜”指美玉,象征了革命者坚韧不屈,高洁的品质。“康”指健康,暗示当时的反动派黑暗势力还很强大。从以上的命名可以看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就算中国读者也很难在原著中一眼就看出独到之处,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要想成功地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