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的本色回归

谈语文课的本色回归

ID:31501257

大小:1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2

谈语文课的本色回归_第1页
谈语文课的本色回归_第2页
谈语文课的本色回归_第3页
谈语文课的本色回归_第4页
谈语文课的本色回归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语文课的本色回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语文课的本色回归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口语交际能力、综合学习能力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加强。教师在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双管齐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原先较为沉闷的语文教学被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迷茫而又困惑的语文教学也明确了前行的方向。  正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课改”的浪潮,庆幸自己的语文课一步步走出程式化教学套路时,蓦然回首,却发现语文教学在面对所谓的“成功”(密切了和生活的联系,和社会的沟通以及和其他学科的渗透),早已千疮百孔,支离

2、破碎,面目全非了。  试问你在践行新课程理念、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是不是出现了公开教学就一定有热闹的讨论场面,教学比赛就一定有多媒体的展示和合作互动的环节的情形呢?繁琐的讲解,轰轰烈烈的讨论合作,走马观花式的多媒体展示,空洞的情感说教……这还是语文课吗?  被委以“传道受业解惑”重任的语文教师,应该明确何谓语文。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平时说的叫口头语言,写在纸上的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在一起叫语文。”也就是说,语文学习的是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其他和语文无关的都应删除、摒弃。

3、语文就是语文,它不是历史、地理、美术。7  而所谓的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白了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那么作为语文课,我们应如何诠释她的本色,使其凸显魅力,彰显价值所在呢?笔者认为,可以试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抓文本,显本色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沟通,将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紧密结合的新的综合性学习

4、理念。  课标很明确,但不少教师在践行时,却曲解了它的本义。比如《鸿门宴》一文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文言知识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现象;特殊句式等),并在正确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的智慧。可是有些教师却将课文的重点放在了精彩故事的学习上,让学生搜集大量相关的历史事实,进而分析历史事实,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虽然教师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却忽略了语文课自身的特点。  人所共知,入选中小学教材的文本都因某方面的特点,而成为典范。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应紧扣文本,扎

5、扎实实实地教,给学生充分的识、写、读、背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掌握、积累和运用字、词、句、段等最基础的语文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广阔的背景下学习语文。7  语言形象性、情感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学会感悟、体会、揣摩和体验。但不少语文教师为迎合新课程标准,不但对教学重点的把握有失偏颇,还严重脱离文本,课外拓展更是不着边际,形成了许多非语文的东西,出现了轻视“双基”的现象,尤其是轻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无知即无能,没有知识就没有创造。  比如一位教师在讲《我

6、与地坛》时,对课文内容匆匆一读而过,让学生大致说说史铁生哪些地方很感人,然后补充介绍史铁生的其他事迹,再让学生介绍其他身残志不残人士的故事,最后让学生谈感想。这样的课脱离了文本,上成了品德教育课。语文教学必须贴近文本,适度拓展,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统一。张广银老师在讲授《再别康桥》时,让学生课前积累关于作者徐志摩的生平及诗歌特点等,通过录音欣赏,文本朗诵,结合教师点拨,对诗歌的语言进行揣摩赏析,从而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学生在把握文本后,又在张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仿写训练。因学生放飞了想象,融入了情感,写出了许多精彩的语段

7、,取得了极好的表达效果。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抓住了语文的“本”,体现了语文的“色”。  语文教学本来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感知、理解,学会鉴赏,学会运用,学会发展,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最终形成独特的感悟和积极的价值取向。那种完全撇开语文课的特点,将语文课上成书法课、生活课、历史课或心理课的倾向,虽然貌似综合,不仅迷失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而且破坏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能力的培养、精神世界的提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同在文化沙漠上建起大厦,不过是海市蜃楼。  二、强阅读,现本色7  “书读百遍,其义自

8、见。”“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手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阐释,已足以说明“读”应该被广泛关注。这不仅仅因为读是学习语文的有益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