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患者与血清白介素-18、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患者与血清白介素-18、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ID:31614137

大小:58.6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6

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患者与血清白介素-18、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_第1页
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患者与血清白介素-18、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_第2页
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患者与血清白介素-18、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_第3页
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患者与血清白介素-18、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患者与血清白介素-18、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患者与血清白介素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杨义芳(广州市荔湾区东沙街社区卫生服务屮心510385)【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仃2DM)患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8(IL-18)^o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将本院2007年1-2011年1月58例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患者为A组,6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B组,同期健康体检60例设为C组,使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三组入组者空腹血清口介素・18、c•反应蛋口的浓度,对比其的数值变化。结果A、B组白介素・18、CRP水平高于C组(P<0.01),A组

2、数值最高(P<0.01)。结论白介素-18.CRP浓度与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联。临床上可做为2型糖尿病预后程度的预测和治疗有效性的评价。【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血清白介素・18c■反应蛋白意义【中图分类号】R5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5-0117-022型糖尿病(T2DM)又称成人发病型糖尿病,一般在35-40岁Z后发病,占全部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⑴,普遍认为是由于遗传或者环境因素等各种致病因素漫长的病理作用而造成的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T2DM常常伴有口介素・18、CRP等炎症指标的异常,又由于血清CRP水平

3、的升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严重影响T2DM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了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屮白介素・18、CRP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降低T2DM并发心血管疾病的机率,笔者通过对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单纯T2DM患者和同期体检健康患者进行观察研究,以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具体心得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2007年1-2011年1月58例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患者为A组,6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B组,同期健康体检60例设为C组。A、B两组患者诊断符合[2]国际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病人自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的同吋要排除肝、肾功能不全

4、、心功能不全、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其中A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为54岁,其中合并冠心病1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15例、糖尿病肾病者□例、脑梗塞者1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例。B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为58岁。C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为57.5岁。三组入组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检测方法本组研究采用ABC-ELISA检测法,首先将标准品中或者样品中CRP与单抗体结合,之后添加已经生物素化得抗CRP,从而生成免疫复合物,使之

5、连接在板上。生物素与过氧化物酶标记过的Streptavidin结合,加入底物工作液显蓝色,最后加终止液硫酸,在450nm处测OD值,CRP浓度与OD值成正比,可通过绘制标准曲线求岀标本中CRP、IL・18的浓度。所有患者纳入需要符合以下标准:大血管病变要符合以下标准中的一项:①:经我院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駛化性的心脏病患者;②:超生检查患者发现下月支动脉狭窄症状或有多发斑块发生;③:患者经CT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④:患者微血管病变24h尿白蛋白达以上的患者或患者经我院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上述检查均未见异常的即为无合并症者。所有患者均已排除各种炎症。1.3统计学处理本组数据采用SPSS16.

6、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与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A、B组白介素48、CRP水平高于C组(P<0.01),A组数值最高(P<0.01)o表],各组血清CRP、IL・18测定结果2.2三组患者FBG、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的对比A、B组FBG较C组明显升高(P<0・05)。A组、B组FBG、甘油三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除病程外贞他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肛;0.05)。见表2。表2,三组生化特征比较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7、P<0.05**P<0.01;与无大血管病变组比较#P<0.05##P<0.01o2.3血清CRP、IL-18和FBG具有正相关性,具体如下表:表3,血清CRP、IL・18和FBG的关系3、讨论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均寿命得到明显延长,但是糖尿病的发病率却逐年升高,其中是否并发血管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糖尿病的预后。近几年来炎症学说逐渐占据临床医学研究者的视线,越来越多的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