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孕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临床效果研究

不同剂量孕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临床效果研究

ID:31634934

大小:53.6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6

不同剂量孕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临床效果研究_第1页
不同剂量孕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临床效果研究_第2页
不同剂量孕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临床效果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不同剂量孕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临床效果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不同剂量孕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临床效果研究【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75-01【摘要】目的:分析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治疗中应用不同剂量孕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3年9月诊治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三组患者100、200及300mg/d黄体酮口服治疗,对三组患者撤退性出血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三组患者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与出血率间均无显著差异,B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C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A、B组。结论:三组剂量孕酮在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治疗中均可实现撤退性出血效果,而200mg/d剂量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关键词】无排卵型月经失调;孕酮;不同剂量;黄体酮月经失调是女性常见病症,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病因包括生殖系统或全身器质性病变、卵巢排卵功能障碍、黄体功能缺陷等[1]。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是常见病种,对患者体内孕激素加以补充是常用、有效治疗方法。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9月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釆用不同剂量孕酮口服进行治疗,对不同剂量孕酮在这一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

3、析,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3年9月诊治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90例,患者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为(26.4±1.7)岁;所有患者均经经血孕酮、BBT测定确诊为无排卵型月经失调。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为A、B、C三组各30例,三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可展开对比。1.2入选和排除标准入选标准:育龄期女性,年龄为20岁以上50岁以下,有2个月及2个月以上停经,经测量血清孕酮水平不足9.51mmol/L,子宫内膜厚度不低于0.5cm。排除标准:

4、经病理学检测与子宫内膜诊刮将全身及妇科器质性病变患者排除,排除哺乳期、妊娠期、在治疗前1个月有其他类黄体酮药物服用史、不宜展开孕激素撤退法治疗、不愿参与本次研究患者。1.3方法在治疗中所用药物均是国产黄体酮胶囊(规格为50mgX10粒X2)oA组患者在入睡前进行100mg/d黄体酮口服,:B组患者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100mg/d黄体酮口服,给药剂量为200mg/d;C组每天早、中、晚各进行1次100mg/d黄体酮口服,给药剂量为300mg/do三组患者均连续进行7d治疗。在初次给药时进行初次访视,于治疗7d后给予再次访视,对三组患者进行

5、静脉采血,测定其体内性激素水平,利用B超对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进行检测,展开药物不良反应检测与妇科常规检查。1.4观察指标对治疗完成后三组患者阴道出血情况进行观察,主要是利用月经卡评分估算出血量、撤退性出血率,对子宫内膜厚度进行测定,记录三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1.5统计学分析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8.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利用(x土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组内对比采用X2检验,当P0.05)o2.2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变化情况治疗前A、B、C三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0.7±0.1)cm、(0.8±0.2)

6、cm、(0.7±0.l)cm,治疗后分别为(0.6±0.1)cm、(0.6±0.2)cm、(0.7±0.3)cmo对比可知,治疗前、治疗后三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B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A、E组(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