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木权利归属及其法律问题探究

乌木权利归属及其法律问题探究

ID:31695936

大小:64.3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7

乌木权利归属及其法律问题探究_第1页
乌木权利归属及其法律问题探究_第2页
乌木权利归属及其法律问题探究_第3页
乌木权利归属及其法律问题探究_第4页
乌木权利归属及其法律问题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乌木权利归属及其法律问题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乌木权利归属及其法律问题探究摘要:针对近来争议激烈的四川彭州天价乌木案,吴高亮本人及通济镇政府双方对权利的归属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最终对簿公堂。目前该案尚未审结。而其背后隐藏的法律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当然,自从此事件报道之后,我国法学界关于乌木的属性和归属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在本文中笔者也分别从我国现有法律和法的经济学角度对乌木的归属问题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关键词:权利归属国家财产权埋藏物一.乌木问题的法律分析关于乌木的归属问题,存在着各种争议。当事人双方也各执一词。当然学界也对此持不同的看法。首先对乌木的定性也存在着几种说法,定性不同,也存在着不同的归属结果:关于乌木的归属问题,存

2、在着各种争议。当事人双方也各执一词。当然学界也对1、文物。有人认为应将乌木界定为文物。但我国的《文物保护法》第二条是这样规定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文物认定的标

3、准和办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从以上规定可以得出,我国并没有明确将乌木规定为文物的一种。而吴高亮也认为自己发现的乌木为金丝楠木,并不属于国家保护的珍惜植物资源。2、无主物。北航法学院院长刘保玉比较赞同乌木应属于无主物。他认为我国《物权法》中没有对无主物的归属问题进行规定,应该是一个重大的立法疏漏。先占制度还是需要在法律上予以规定的。关于乌木的归属问题,依照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将乌木认定为一种无主物,而无主物的归属问题又是法律没有规定的,涉及立法如何规制的问题。借鉴国外的规定,无主物的所有权由合法先占

4、人取得;在他人的土地上发现无主物的,土地所有人和发现人各自取得一半的所有权,如果说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认为由发现人取得一半的所有权偏高的话,那么赋予发现人三分之一的所有权或相应的利益,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3、天然孳息。有学者认为乌木应属于天然孳息。我国《物权法》对天然孳息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崔建远老师对天然孳息的定义是:'‘所谓天然孳息,是指母物根据自然规律产生之物,例如,幼畜、果实等,天然孳息在与母物分离前可能是物的成分或者出产物。综上可知孳息的要件:1、依照物的自然属性所收取的出产物、收益物;2、孳息的取得不损害原物。乌木是由于地震、洪水、泥石流被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一些埋入淤

5、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炭化过程而形成,并且产生了一些新的特性,如质地坚实厚重,色彩乌黑发亮,断面柔滑细腻,耐腐朽抗虫蛀,并且具有神话色彩,如辟邪纳福之功效,因此比原木的经济价值高出许多。但是这样的新特性并不能改变乌木的木材属性以及其用途。故乌木在地下的炭化过程并不等于土地产生孳息的过程。而乌木也不能简单的被认定为天然孳息。4、埋藏物。埋藏物是指埋藏于地下的物品。埋藏物品的人,称埋藏人。发现埋藏物的人,称发现人。埋藏物,是指埋藏于他物之中,其所有权归属不明的动产。埋藏物的特点一是埋藏或者隐藏于他物之中,不易被发现。如果易被发现,那就是遗失物了

6、。二是所有人不明。即埋藏物曾经归人所有,且现在仍为人所有,只是所有人已无法知晓。如果有明确的所有人,则发现人应将财产返还给所有人。三是埋藏物不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因为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文物归国家所有。5.矿产资源。根据《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2条规定,所谓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地表或者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乌木不属于矿产资源,因为尽管乌木和矿产资源都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但其用途有明显的区别,乌木能

7、够制作家具、辟邪等,而矿产资源则是发展采掘工业的基础,是社会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源。二•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乌木归属问题如何更好地保护乌木,并使效率最大化,是由哪一方保护乌木更有效率,即经济学上所说的效率最大化,来探讨乌木的归属问题。从乌木的发现方式来看,报道是这样说的,吴高亮陪朋友在自己田地里闲走时,发现了小段枝極。也就是说发现乌木的概率是很大的,甚至都称不上是小概率事件。所以这就暗示着,国家不可能专门成立一个机构组织一批人员天天专职从事乌木的发现工作。这里有一个经济学的理论支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