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大化改新》教案

《日本的大化改新》教案

ID:31698877

大小:54.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7

《日本的大化改新》教案_第1页
《日本的大化改新》教案_第2页
《日本的大化改新》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日本的大化改新》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日本的大化改新》教案一、课程标准:2-1-8:描述欧亚古代历史进程屮出现的儿个区域文明,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知道古代不同文明各自发展、相互碰撞和交融的概况。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木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结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素质的一种重耍途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日本大化改

2、新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难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进入课堂,用眼睛环视全场师问: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导入新课:师:上课,请同学们看屏幕师问:有谁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文字吗?生:H本师再问:又有谁知道这几个字分别是什么?生:师承:看看日本的文字与中国的汉字很相似。没错,日本就是学习中国的汉字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字一一平假字、片假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史,去了解日木是如何向先进国家学习的。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日本的兴起。新课教学:一,日本的兴起(板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

3、0,自主完成导学案任务一。个别学生冋答师:从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中国比日木先进了整整2千多年的文明史。那么,中日之间最初的交往是何时开始的?生:(看教材阅读卡)秦汉时期师:对。从秦汉开始,日本就踏上了漫长的学习中国文化的历程。那这种学习在什么时期达到了顶峰?生:(事先看参考资料三)大唐吋期出示:遣唐使航海路线图。温故而知新:观察下图,结合七年级知识,谈谈口本的地理特点?生答:岛国,与中国一衣带水等让学牛想象一下以当时的社会条件,日木来中国学习的艰难情况。师:为何那时的日本要排除万难,远隔重洋来到中国学习?引导学生从资料三得出目

4、的师:这些人回国后对口本国家的发展有何影响?引导学生从材料或资料三得出。师:在日木疯狂吸收隋唐文化的过程中,最为典型的历史事件就是大化改新。二、大化改新(板书)师:学习一个历史事件,需要我们掌握三要素:背景、经过、结果、(板书)。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场改革的外在要素,即隋唐先进的文化刺激了当时的口本要发愤图强。那么,日本进行这场改革的国内因素又是什么呢?接下来看一个小故事。出示:小故事宫廷政变,学牛回答问题师:这就是大化改新的国内因素。基于以上两个因素,才有了这场成功的改革。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这场改革的经过。引导学生阅读

5、教材P41。师:找一找大化改新的时间、改革者和主要内容,并做好笔记。Z后请学生回答。师:史学家说犬化改新是一场日本参照中国隋唐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能找出史料来证明一下吗?引导学生参考资料四、五出示:中H制度对比,生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总结注意:对比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除了模仿还有创新方而。师:日本除了学习中国的先进制度外,还有哪些其他方面的学习?先看学生的反映,再引导学牛教材41・42找答案。出示:中日其他对比,直观了解师:综合以上的学习和史料的分析,我们发现日本民族有着怎样的优秀品质?生:善于学习、善于

6、模仿、具有创新精神等师:正是日本民族的善于学习、枳极创新,才极大的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大化改新的具体影响。引导学牛阅读教材P41找一找大化改新的影响,并做好笔记。之后请学生回答。师:改革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往往也会带來消极的方面。那大化改新又带来了哪些消极的影响?引导学牛看教材P42最后一段文字得出师:学习了日本的大化改新,现在让我们从整体上归纳一下:学生活动:完成导学案任务二出示:表格。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显示答案师:要学好历史,还有一个小窍门,你们知道吗?那就是运用年代尺,接下来就通过年代尺理一理日木古

7、代史的脉络。出示:日本古代史年代尺在出示的过程中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提一下画年代尺的注意点师:学习历史的冃的是以史为鉴,口本通过这场大化改新以及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明治维新,最终成为了亚洲的强国。出示:中日现实对比学生活动:合作探究我的感悟出示:我们的感悟课堂总结:这堂课已接近尾声,但留给我们的余韵却很多。参照口本的这段历史以及这个民族的特点。当前的中国要实现伟大的复兴梦更要不断地的学习、不断地创新。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