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中的物候》教案1

《唐宋诗中的物候》教案1

ID:31699045

大小:53.1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7

《唐宋诗中的物候》教案1_第1页
《唐宋诗中的物候》教案1_第2页
《唐宋诗中的物候》教案1_第3页
资源描述:

《《唐宋诗中的物候》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唐宋诗中的物候》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物候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亲近大自然的情感及科学探索的精神。2•理清课文条理,培养学生获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应用能力。3•抓住唐宋诗中描写物候特点及规律,对文中的诗作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品味。教学重难点: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认识唐宋诗中反映出的物候特点及规律,体会换一个角度读古诗的趣味。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年至1974年,浙江上虞人,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题目解析:“唐宋诗中的物候”说的就是唐宋诗歌中吟咏的四季景色。本文借唐宋诗中的一些诗句,介绍相关的物候知识,所以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文章。教学过程:一•熟读课文,

2、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词障碍。淖沱萃涪万蕃使花卉悯蚕二.课文内容探究:这篇课文从整体上把握,主要内容是介绍物候的有关知识,只是选取了一个比较独特的角度,就是唐宋诗中的物候。作为一篇说明性文章,内容比较单一。介绍了物候的一些知识,说明了唐宋诗中借助月、露、风、云、花、鸟之咏,揭示大自然的本质这一事实,进一步分析了唐宋诗中描写出植物和候鸟等物候特点及其反映出的物候规律。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能暗示出一些自然规律,花香鸟语是大自然的语言。第二部分。主要是介绍唐宋诗中揭示出的一些物候现象和一些规律。其中,第二段写唐宋诗人为什么能在诗歌

3、中再现物候现象,就因为诗人能敏锐地感知景物的变化,以诗歌揭示自然规律。3、4、5自然段举例说明唐宋诗中对植物性物候的关注。6、7自然段举例说明唐宋诗对候鸟的关注。第三部分。总写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中看出物候的一些特点:物候变化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同时也点出了研究唐宋诗中物候的意义。三•难点探究:1.作者举唐宋诗中的咏物诗为例时,为什么不根据朝代分开来举例呢?以时间为顺序,不更有利于读者理解吗?作者虽然没有分唐、宋举例,时代界限不清,但文章的思路还是十分清晰。文章从第3自然段到第7自然段都是以实例来说明唐宋诗中的物候,这几段是以物候为类别说明的,没有把唐代和宋代的

4、诗分开而是将其结合起来,表明他们相似或相同的景物描写,相同的语言。2.“树木抽青是初春最重要的标志”一段中引用了大量的材料,目的何在?这就要同学们在读文章时要注意材料之间的关系,关注这些诗句中涉及的地点变化,你会发现树木抽青是随地点变化的,从而表明杨柳抽青因地点不同,在时间上也有早晚。3.抽青和绿是相同的,为什么要分两段来写?第4、5段各有侧重,第四段侧重表达绿就是一种标志,第五段侧重于以杨柳这一事物为例来谈春天到来的早晚。从第四段到第五段是由面到点,由抽象到具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