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路感染78例临床研究

小儿尿路感染78例临床研究

ID:31760597

大小:56.9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7

小儿尿路感染78例临床研究_第1页
小儿尿路感染78例临床研究_第2页
小儿尿路感染78例临床研究_第3页
小儿尿路感染78例临床研究_第4页
小儿尿路感染78例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尿路感染78例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儿尿路感染78例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小儿尿路感染病原菌颁布及耐药性变化,从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分析78例尿培养阳性的尿路感染患儿致病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小儿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仍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85.29%,又以大肠埃希菌为首,在尿路感染病原体中占59.56%,其次是肺炎克雷伯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粪肠球菌。泰能(亚胺培南)是各种药物中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敏感性最高的药物,但价格昂贵;头胞哌酮/舒巴坦、头砲西丁、头胞他除耐药性较低。对复杂性尿路感染,在细菌学检查结果出来前,用药首选头鞄西丁、头胞哌酮/舒巴坦或咲喃妥英为佳。结论小儿尿路感染发

2、病率高,需及早进行尿培养和药敏试验,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合理用药。关键词:小儿;尿路感染;致病菌;药敏试验尿路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现将我院2008年6月〜2013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78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6月〜2013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78例尿路感染患儿,诊断均符合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拟定的尿路感染诊断标准[1],其中男27例,女51例;年龄和性别分布如下:其中10.0X109/L55例,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尿培养(+)78例。1.4方法[2]对尿培养呈阳性的78例尿路感染患儿的致病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1.4

3、.1标本留取用无菌方法留取患者的中段尿于无菌管中,立即送至实验室定量培养,要求:A、在抗生素治疗前;如已应用抗生素,应停用药物lw后留尿送检。B、进行清晨第一次中段尿做细菌培养,以提高阳性率。1.4.2分离培养无菌吸取尿标本10ul接种在血琼脂平皿,置35"培养24h观察菌落计数,进行革兰氏和菌落计数。菌落计数2105/ml的革兰氏阴性杆菌,^104/ml的革兰氏阳性球菌,药敏试验采用改良Kirby-Bauer法(琼脂扩散法敏感试验)。2结果2.1病原菌种类和构成比78例患者尿液共培养出86株细菌,其中4例为双重感染。革兰氏阴性菌73株(占84.88

4、%):大肠埃希菌有51株(占59.3%);肺炎克雷伯杆菌6株(占6.98%);奇异变形杆菌5株(占5.81%);产气肠杆菌2株(占2.32%)等。革兰氏阳性菌13株(占15.12%):其中粪肠球菌6株(占6.98%);表皮葡萄球菌4株(占4.65%);屎肠球菌3株(占3.49%);草绿色链球菌1株(占1.16%)o2.2药敏结果,见表1,表2。3讨论本组资料表明,尿路感染的患率女孩明显高于男孩,约为2:1,尿路感染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与相关文献报道相符[3]。目前小儿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仍为革兰氏阴性菌中的大肠埃希杆菌,其次是肺炎克雷伯杆菌、

5、奇异变形杆菌、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等;本组资料表明大肠埃希菌在尿路感染病原体中占59.3%,肺炎克雷伯杆菌占6.98%,奇异变形杆菌占5.81%,粪肠球菌占6.98%,表皮葡萄球菌占4.65%O革兰氏阳性菌占18.12%,与以往的资料[4]相比似有所上升。肠球菌的检出率上升,本资料中,粪肠球菌的检出率为6.98%,葡萄球菌占4.65%O这可能与广谱抗生素联合使用和频繁更换,侵袭性操作增多和院内获得性感染增加有关。本组资料发现小儿尿路感染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以全身症状为主,泌尿系统症状不易表达或不明显;全身感染中毒为主要表现,常以发热最突出,

6、而呕吐、腹泻、纳呆、烦躁等其他全身症状也较明显,局部尿路刺激症状可不明显[5]。常并上呼吸道感染、尿结石及男孩子并包茎等情况。本组资料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大肠埃希杆菌敏感性最高的是泰能(亚胺培南),咲喃妥英、丁胺卡那霉素、头胞哌酮/舒巴坦、头胞西丁、头鞄他唳、头胞曲松、氧哌嗪/他哇巴坦、头鞄囉肪、环丙沙星等,敏感性最低而耐药性最高的是氨节西林,与国内的报道相似[6]。泰能(亚胺培南)是各种药物中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敏感性最高的药物,但价格昂贵,只作为顽固病和危重病例的选择用药;第二代头胞菌素头胞哌酮/舒巴坦、头鞄西丁、头鞄他噪、头鞄曲松耐药性较低,为

7、临床医生的选择提供了方向。对复杂性尿路感染,在细菌学检查结果出来前,用药首选头砲西丁、头砲哌酮/舒巴坦或咲喃妥英为佳。而耐药性较高的氨节西林和SMZ/TMP.妥布霉素、头胞哩林等尽量少用,以免延误治疗。总之,小儿尿路感染发病率高,随着抗生素的发展,尿路感染的菌种及其耐药性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对临床疑有尿路感染的需及时行清洁中段尿培养,以药敏试验为依据,防止用药的盲目性。对尿路感染治疗、预后是非常有益的。参考文献:[1]第二届肾脏病学术会议组•尿路感染诊断,治疗标准[J]•中华肾脏病杂志,1985,1(4):13-14.[2]顾晓虹,梅柏如,赵丽萍

8、.小儿尿路感染275例病原及药敏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0,9(17):9,63.[3]Itans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