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管理策略探究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管理策略探究

ID:31773781

大小:65.4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18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管理策略探究_第1页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管理策略探究_第2页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管理策略探究_第3页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管理策略探究_第4页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管理策略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管理策略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管理策略探究摘要: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产生有客观的必然性,加强非正式群体学生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因和作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要从三个方面着手:要科学地认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根据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性质,对其进行区别管理;注意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中的核心人物进行引导与管理。关键词: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管理策略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335-02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高校中客观存在的群体,其产生有客观的必然

2、性,在社会急剧转型且文化丰富多样的当代社会,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全面认识、科学管理可以发挥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正式组织的作用发挥;否则,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将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绊脚石。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一、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分析(-)社会客观因素1.社会转型的宏观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并且进入了“深水区”,社会转型一直进行并且还将持续,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的转变。大学生从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念转变为追求新思想与新观念的意识更为强烈。大学生对集体观念重新审视,对正式群体不断提

3、出个性化的要求,若得不到满足,就会对正式群体认同感淡化和感情疏远,而去寻找能够满足自己兴趣爱好或利益的非正式群体。2.社会就业压力大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成为大众化教育,在校大学生群体数量大,应届毕业生每年数量600多万,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问题成为大学生无法回避的一大难题。大学生因为职业选择的多样化和对未来就业前景的担忧而情绪焦虑。因此他们会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自发组织有共同爱好的同学,形成各种不同的非正式群体,从而锻炼自己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增强将来就业时的竞争力。3.互联网融入日常生活现代社会已经是信息技术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时代,互联网普遍进入髙校大

4、学生中。网络本身具有信息交流的全球性、迅速性、时代性,大学生在宿舍就可以通过网络寻求全球信息、了解社会、体验人生以及通过QQ群、社区论坛、微博等进行社交。因此,很多大学生形成网络虚拟非正式群体。(二)个人主观因素高校大学生来自全国不同的省份,中学毕业后昔日的好同学、好朋友都各奔东西,且自己与父母也从天天见面或经常见面的情况下转变为一学期或一年才能回家一次,如此,大学生心理上产生了情感的空白,孤独感产生,于是大学生对归属、亲密、接触的需要就更为迫切,希望自己属于某一群体并感受群体的温暖,希望自己有知心朋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渴望得到爱并且愿意把爱给别人,情感的需要或相似性是

5、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产生的主要原因;再者从组织行为的角度考虑,正式组织不应该也不能够涵盖所有的联系,这样正式组织就不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各种合理需要,于是有了非正式群体的生存空间,非正式群体自然地产生了。形成非正式群体的个人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1•相似性因素我们把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产生的相似性因素分为志趣相投、空间接近、地缘相同、家庭背景相同四种类型。志趣相投型的非正式群体产生是因为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爱好、相近的性格气质,群体成员有“共同语言”,如几个乒乓球爱好者形成了非正式群体,再如经访谈发现,在大学生考研的道路上有很多的“研友”形成。空间接近型,则是大学生所住的同一个宿舍或者隔壁宿

6、舍的同学,日常的学习生活交往更为频繁,很容易有紧密关系的非正式群体形成。地缘相同型,就是来自相同省份或者相同市县的大学生有着"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情节,并且,同样的地方有着相同的习俗生活习惯等,地缘型非正式群体在当代社会有弱化的趋势,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这类非正式群体的力量。家庭背景相同,是指群体成员的家庭条件基本相似或者其家长有共同性质的工作,当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家庭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按照"家庭出身”可以分为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四类,但实际上当代的阶层区分已经远不止这四类,家庭出身不同,所受到的教育也有一定程度的区别,“物以类聚”,相同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在经过“

7、身份确认”后更容易走到一起。2.恋爱关系因素大学生恋爱关系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两点。一是大学生恋爱是其生理、心理发育日趋成熟的需要。大学生正处在由异性疏远走向异性接近的青年期,对异性的好奇和向往是促使青年大学生投入恋爱活动的重要诱因,异性吸引、多次交往后彼此产生好感的基础上,一对对有着恋爱关系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也就产生了。二是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更适于大学生恋爱关系的形成。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紧张,压力大,进入大学后学习任务相对轻松,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恋爱;随着经济的发展,父母收入的增加,大学生普遍没有经济上的压力,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