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ID:31796543

大小:56.0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8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_第1页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_第2页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_第3页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_第4页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在课堂上,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还是沉默寡言,既不主动提问题,又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要想让学生能开“金口”,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创设环境,让学生敢问首先应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敢于大胆思考,敢想、敢说、敢问。对不敢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他问的问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对提错问题的学生,不能批评,要启发他用另一种方法去想,让同学树立自信心。如:我上《威尼斯的小艇》的第一课时时,我板书课题并让学生读后,就引导学生提问题:“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要提呢?

2、”这时,我有意识地提问了一个不敢举手发言的差生回答,这个差生回答:“什么是威尼斯的小艇?”这个问题虽然提得不太理想,但我仍在班上表扬了这个同学,说他比以前有进步了。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再不用老师点名回答,而是主动举手提问题。因此,只要解决了学生的精神束缚和心理负担,他们在上课时就自然会积极举手,发言踊跃。2•创设情境,使学生爱问要使学生爱问,就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女口:我在教《草原》一文的第一自然段时,我出示了一个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呢?学生思考后,纷纷质疑:A、课文里哪些句子讲了“一碧千里”的意思?哪些句子讲了“并不茫茫”的意思?B、面对这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草原景色,你想说些什么?C、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D、作者在描写草原景色时采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为切入口,创设问题情境,打开学生思路,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产生发现问题的浓厚兴趣。这样,学生就能主动提出问题了。经过前一阶段的训练,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敢问,爱问,但现在又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有个别同学

4、在提问题时,不用思索地乱问,为提问而提问,造成问的质量不高,不能紧扣课文的内容来问。因此,要进一步训练学生善问,而且“问”要有所创新。2.1爱问到善问,适时点拨。做好问的示范。学生在学校,什么都想模仿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老师倾向于问能提高思考能力的问题,学生同样会以老师为榜样。因此,老师要想提高学生问的质量,不仅要告诉学生问“问题”的方法,也要做问“问题”的示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问“问题”。2.2要抓住“问”的时机。问的时机很多,有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有对标题进行质疑;有在

5、矛盾处进行质疑;有于不疑处质疑。我先来谈谈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可在初读阶段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而在精读课文时则要求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尤其是那些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词句。但有些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部分同学就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没有什么要问的东西,这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无中生有"地发现问题,让学生在"无疑处设疑,多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写?”“能不能不这样写?”“或不用这个词行吗?”“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等等,让学生在看似明白的地方,发现耐人寻味的问题。2.3问要有所创新。要使学生的提问有所创新,首先就

6、要要求老师勇于冲破教材教参的束缚,不看标准答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不要把教参中“比喻总是跛足的”说法强加给学生,应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来理解,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孩子心中的“哈姆雷特”也不尽相同,当学生的看法有失偏颇时,老师可婉转地说“这是你的理解”、“你是这样认为的”,延迟了评价,就更激起学生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热情,闪现智慧的火花。如:我在教《鲸》一文的第四部分时,一位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课文中说鲸的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真是这样吗?与真喷泉有没有不同?”学

7、生提问后,我让四人小组先讨论,鼓励学生开启思路,学生讨论后,在汇报时,有的说“是的,喷泉也是从一个小孔中向上喷出,形成了水柱。”有的说“也不全像,花园中的喷泉是固定在那儿的,而鲸都是游动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有的说“花园中的喷泉一般是人为的定时开关,而鲸呼吸的时间是难以确定的”又有的说“花园中喷泉的形状一般没多大变化,而鲸因种类、大小的不同,喷出的水柱也各不相同。”学生能联系自身生活的见闻来回答,不求唯一标准的答案,这是一个创新。3•创设问的氛围,在合作学习中体会3.1合作学习创设了同学间乐学的氛围。以前,教师

8、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宽大的讲桌把教师和学生隔开,学生如同稻田里的秧苗,整齐划一地插在田中,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合作学习打破了这种严肃的课堂形式,讲台被推到教室的墙边,学生的座位可以排成马蹄形、半月形或长方形等。打破了秧田式,教师来到学生中间,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师生、学生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平等自由的交流。学生在课堂上有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