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溪茶文化的研究.doc

关于安溪茶文化的研究.doc

ID:31873551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23

关于安溪茶文化的研究.doc_第1页
关于安溪茶文化的研究.doc_第2页
关于安溪茶文化的研究.doc_第3页
关于安溪茶文化的研究.doc_第4页
关于安溪茶文化的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安溪茶文化的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安溪茶文化的研究                                         安溪茶一直以来为人们所珍爱,而且随着茶叶生产和销售的发展,其美名已经传遍全国各地,并驰名海外。但是,安溪茶文化的传播并没有跟上茶产业发展的步伐,人们对安溪茶文化了解不多。因此,下面我们主要通过描述安溪铁观音的来源、历史、品质特点等方面来介绍安溪茶文化,加深人们对安溪茶文化了解。一、安溪铁观音的传说相传,1720年前后,安溪尧阳松岩村有个叫魏荫的茶农,他勤于种茶又信奉观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观音菩萨前敬奉一杯清茶。几十年如一日,

2、从未间断。观音菩萨为其真诚所感动。一天,观音大士托梦于他,并对他说“念弟子虔诚备至且具良善之心,其诚可格天德可感神,今特来感化于你。”于是便引领魏荫至观音仑打石坑,指着石崖峭壁处的一株茶树说“这是一株珍奇的摇钱树,是取之不尽可造福于世人的好茶树,汝宜珍惜,勤加培植传播,造福于万民,他日必将名传千古。”说完便就飘然而去。第二天,魏荫便顺着昨夜梦到的道路寻找,果然在一石壁上找到梦中所见的茶树,该茶树叶肉肥厚,嫩芽紫红,品质绝佳。魏荫十分高兴,并把它挖回家,种在铁锅中,因为其茶树是观音托梦所赐,又移植于铁锅中,因名为“铁观音”。

3、魏荫没有忘记观音大士的教诲,将铁观音传给乡亲们。二,铁观音的历史铁观音的产地福建安溪是古老的茶区,其境内有丰富的茶树资源,适合于茶树生长的环境和其悠久的产茶文化。中国有关于茶的记载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安溪产茶历史则可追溯到唐朝。在宋元时期,安溪产茶有了一定的普及,无论在寺庙还是在农家都有产茶。由于元朝末期的大动乱,此时从中原迁来大量的百姓定居于安溪,这些人为安溪茶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其中一个叫做苏良的茶农,他发现了乌龙茶并把它传播于世间,为以后铁观音的发展奠定了基

4、础。明代是安溪茶叶走向鼎盛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饮茶,种茶,制茶之风盛行,并迅猛发展,成为当时农村的一个重要产业。铁观音展则起始创于乾隆初年,经过培育特别是压条育苗法(无性生殖)的发明,铁观音在很短时间得到普及和提高了产量,并且逐渐开始了向外贸易。起先铁观音先在厦门,漳州等销售后来传入台湾和闽北地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门被迫打开。海外市场的开拓,安溪人远渡重洋,将茶店,茶铺开到新加坡,吉隆坡,印尼等地,有的茶商也把茶叶销售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后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使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尤其是民国二十九

5、年(1940年),民间称之为“二九年度”,日寇占领闽粤沿海一带,封锁口岸。因乌龙茶出口的厦门、汕头两口岸被占领,乌龙茶无法输出,当时茶庄、茶行倒闭者不计期数。茶叶上市无人买,当时茶农哀叹:“铁观音虽好无人买,恰似落水凤凰不如鸡,饥荒年逢乱害,茶叶换不到茶豆叶,只好砍下茶树做柴烧。”可见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灾难是何等可怕,尤其是以茶叶为主要经济的茶乡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当时令人心寒的困境可想而知,因而安溪铁观音地位一落千丈。经过百年外侵内乱挫折后,终于迎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心时代。此时,茶乡人民政府鼓励茶农医治战争的创伤,发展生产,

6、铁观音终于了转折之机。茶乡人民开始着手于铁观音茶园的重新建设。开垦荒园、修治水土、重新种植幼苗、补缺差位等一系列措施的改造。铁观音的发展现状又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由于茶乡人们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茶园面积和茶产量很快得到了恢复。1955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扶持政策,短穗繁殖实验成功,加速了铁观音茶树的推广和发展,但此时新中国实行的经济政策是计划经济,受到其经济特点的制约,民间茶叶贸易戛然而止,茶产业发展很慢,因此其期间安溪铁观音的发展只处于复苏阶段。从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观音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在十年的“文革”动乱

7、中,铁观音同样遭受到一次惨重的打劫。因为当时的“只抓革命,不抓生产”,政府不敢抓生产,没有了政府的支持而且当时很多年轻人都加入了这次革命中去,因此,茶叶生产无人管,茶产量受到影响。接着,政府甚至推行“一粮为纲”,不顾可观条件,强令茶乡人民将茶树挖掉,改种粮食。茶园面积也因此大面积消失。由于铁观音原种植在高山地区,水源短缺,因此许多粮田无水灌溉,大部分粮田颗粒无收,人们生活困苦。以1970年松林头(松岩村)为例,当年就有158亩茶园被挖空改种水稻,因缺水无法灌溉而导致颗粒无收的占90%以上,形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可叹局面

8、。当年铁观音产量就减少了30%,十年文革使在新中国成立后重新建起来的茶叶经济体制受到严重破坏。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安溪县落实茶叶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提出“一手抓千斤粮,一手抓万重山”把发展茶叶生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改革开放落实了生产责任制度,广大茶农生产热情空前高涨,安溪铁观音也进入了新的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