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伦理学案例

公共伦理学案例

ID:31896859

大小:7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25

公共伦理学案例_第1页
公共伦理学案例_第2页
公共伦理学案例_第3页
公共伦理学案例_第4页
公共伦理学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伦理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公共伦理学案例分析及答案(一)尼克松与水门事件“水门事件”是指1972年6月17日美国共和党总统竞选班子成员为刺探民主党的竞选政策,在民主党总部水门大楼安装窃听器,事后被揭发,从而掀起弹劾尼克松总统的事件。“水门”是华盛顿的一座综合大厦。1972年6月17日晚有5个人因闯入大厦内的民主党全国总部被捕。在5人被捕后几天,前白宫助理小亨特和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总顾问利迪即被指控犯有盗窃罪和窃听罪。为不影响连任,当时的总统尼克松施加压力,下令掩盖事实。11月7日,尼克松在大选中获得了胜利从而连任。1973

2、年1月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首席法官赛里卡主持审讯7名被告,在7名被告中有5人认罪,另外2人由陪审团定罪。1973年3月23日宣判时赛里卡法官宣读了被告之一麦科德的来信。信中指控白宫至今仍在掩盖它与闯入水门的关系。麦科德还说白宫曾对7名被告施加压力,要他们认罪并保持缄默。在白宫显然有牵连的情况下,尼克松总统于1973年4月17日被迫宣布他已开始一次新的调查。4月30日尼克松公开声明他对卷入此案的白宫工作人员的行动负有责任,并解除了其中一些人的职务,但同时他一口咬定对政治谍报活动以及掩盖错误的努力毫

3、不知情。在《华盛顿邮报》两名记者以及相关司法调查人员的努力下,相关调查表明,尼克松政府为破坏选举的进程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总统与掩盖事实的活动有关。尼克松总统被迫于1974年8月8日宣布辞职,1974年9月8日继任总统福特给予尼克松以无条件的赦免,使其不受进一步惩处。1、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公共行政要解决的仅仅是技术和科学的问题,“水门事件”使得人们更为关注公职人员行为中的(C)A.效率问题B.技术问题C.伦理与道德问题D.科学问题2、为了回应“水门事件”,乔治?格雷姆于1974年发表《公共管

4、理人员的伦理指导:游戏规则的考察》一文,指出行政人员可以普遍接受的游戏规则都具有特定的伦理根源,它根植于(B)。A.个体的经济地位B.官僚责任的本质特征C.组织规模的大小D.政府职能的延伸范围3、沃尔多在1974年发表的《公共道德反思》一文中,用政治哲学和历史的观点分析“水门事件”,他认为,随着时间和政治制度的变化,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公共道德和私人道德之间(C)。A.没有任何关系B.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C.有着永恒的联系D.是一回事4、“水门事件”暴露出在现代公共行政活动中,那些控制组织的精英

5、人物隐于幕后,不检验他们的价值观,不考虑行使权力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他们的借口往往就是所谓的(C)。A.“公正正义”B.“自由博爱”C.“价值中立”D.“国家利益”5、罗尔认为,“水门事件”为一个学科的成熟提供了契机,这门学科就是(B)。A.行政决策学B.行政伦理学C.行政组织学D.行政法学(二)遏制官员“权力期权”打击变相腐败公共行政人员在位时通过职权与人“方便”,但并不谋求即时回报,等到退休或者离职下海后再享受“储存”恩惠带来的报答——权力就好像期货交易,“权力期权”已是客观存在。“权力期权”腐败

6、因其长期性、隐蔽性和复杂性,造成的危害更大。“权力期权”的特点就在于“期权”,没有即时回报,见不到赤裸裸的现金交易,也没有任何“把柄”捏在人家手里,其安全系数之高,让交易者大可放心,也无怪乎一些官员对此“趋之若鹜”:案例一:浙东南某县级市的房管办负责人在位时,通过各种关系精心策划将市区黄金地段大片地块出让给某民营企业,该企业借此开发的小商品市场建成后,日进斗金,成了“亿元户”。房管办负责人退休后,该企业老板把他聘为本公司干部,年薪三十万,高级住房一套,以及每年几万元的请客送礼签批权。案例二:浙西某县

7、级市城建局局长,在位时为某建筑企业在几次重大项目的“公开招投标”过程中施加权力影响,并亲自出面替该企业弄到了银行贷款,使原本实力不强的企业一年内窜升至当地建筑企业中的“龙头老大”地位。该局长退休后,企业将其派往江西“负责”业务,实则坐在家里收钱。权力期权腐败的现象越来越多,而且在某些地方,于官于商都已“深入人心”。“...投桃在先,报李在后”,“权力期权”已到了心照不宣、代代相承的地步!针对此类现象,2005年4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或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离职三

8、年内,其他公务员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阅读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权力期权”之所以被称之为“变相腐败”,是因为它实质上是一种延期回报的(A)。A.权力交易行为B.个人商业行为C.无偿服务行为D.志愿行为2、在上述案例中,相关公共行政人员将原本以公共利益为首要目标的政府决策蜕变成以私人利益为目的的腐败决策,公共资源从而流向(C)。A.公共组织B.政府部门C.私人或特殊利益集团D.全社会3、公共行政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