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水杨酸钠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测定

全血水杨酸钠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测定

ID:31941839

大小:31.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29

全血水杨酸钠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测定_第1页
全血水杨酸钠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测定_第2页
全血水杨酸钠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测定_第3页
全血水杨酸钠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测定_第4页
全血水杨酸钠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测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血水杨酸钠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测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水杨酸钠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测定前言: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作出相应的药-时曲线,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曲线加以拟合,根据相关统计学指标最终确定药物的房室模型,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1、实验目的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的意义及其测定方法2、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5~3kg,性别不拘。3、实验药品10%水杨酸钠、0.06%水杨酸钠标准液、10%三氯醋酸、10%三氯化铁、0.5%肝素、生理盐水、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蒸馏水。4、实验器材电子天平、兔手术台、试管架、10ml试管、10ml离心管、5ml和1ml加样枪及枪头、5ml注射器、6号针头、722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涡旋

2、混匀器、手术器械、动脉插管、棉球、烧杯、头皮针。5、实验方法1.取10支10ml试管,用0.5%肝素润湿管壁。2.家兔称重,固定于手术台,剪去颈部前被毛。在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作一侧颈动脉插管,取血3ml,摇匀试管内血液,防止凝血,血管钳夹闭导管,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手术部位。3.沿对侧耳缘静脉缓慢注射10%水杨酸钠150mg/kg,于注射后1、3、5、10、20、50、80、110min分别动脉放血1.5ml入相应的试管并摇匀。4.取10支10ml离心管,分别标为“对照”、“标准”及相应“取血时间”,按下表加入样品及试剂。试管号10%三氯醋酸(ml)全血(ml)0.06%水杨酸

3、钠(ml)蒸馏水(ml)对照4101标准4110各取血时间41015.各管用涡旋混匀器充分混匀,2000rpm,离心10min。6.各管取上清液3ml加入另一套干净试管中,在各加入10%三氯化铁0.3ml,混匀显色。以对照管调零,在722分光光度计上读取520nm的OD值。7.求出水杨酸钠在家兔体内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Y)。先求出标准管浓度(Y0)与OD值(X0)的比值(K),K=Y0/X0,Y=XK。8.绘出时-药曲线,以水杨酸钠浓度的对数值作为纵坐标,对应时间为横坐标作图,分析水杨酸钠动力学模型及药动学参数计算。6、实验结果各时间点取出血样离心后的上清液加三氯化铁显色后,用

4、分光光度计所测出其0D值。由标准组0D值X0和标准组血药浓度Y0,求出K=0.7634。用此比值,可得到各组血药浓度(表1)。时间(h)OD值浓度(mg/L)0.0166670.10580.1570.050.11789.31780.0833330.08262.59880.1666670.07658.01840.3333330.07254.96480.8333330.07557.2551.3333330.02216.79481.8333330.0032.2902表1.各时间点血药浓度水杨酸钠C-T曲线图中上升支为最初几分钟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相,持续较长时间的下降支为药物的代谢排

5、泄相。以T为横坐标、lnC为纵坐标,作lnC-T曲线Ln-T散点图初步观察可知,散点图形在10min处出现转折,血药浓度呈现先快后慢的衰减曲线,可初估为二室模型,试拟合双指数方程Ct=Ae-αt+Be-βt。其中Ct为血药浓度,t为时间,α、β分别为二室模型中分布速率常数和消除速率常数。A、B为延伸线在纵轴的截距。实验数据处理采用“残差法”来计算双指数方程有关系数以及药物动力学参数,直线拟合采用最小二乘法,具体步骤由计算机软件Excel2007完成。拟合的结果为:A=20.905,B=97.319,α=33.082,β=4.141。拟合药-时方程为Ct=20.905e-33.0

6、82t+97.319e-4.141t利用以上参数,代入以下计算公式可进一步求出水杨酸钠各药代动力学参数。C0=A+B,V1=D0/C0t1/2(α)=0.693/α,t1/2(β)=0.693/βK21=(Aβ+Bα)/(A+B),Ke=αβ/K21,K12=α+β-K21-KeAUC=A/α+B/β,Vd=D0/β∙AUC,V2=Vd-V1其中,Vd表示表观分布容积,V1表示中央室表观分布容积,V2表示外周室表观分布容积,t1/2(α)为药物分布半衰期,t1/2(β)为药物消除半衰期。各参数值见表2。参数单位数值参数单位数值Amg/L20.905Ke1/h4.825α1/h3

7、3.082K121/h2.280Bmg/L97.319VdL/Kg2.957β1/h4.141V1L/Kg2.537t1/2(α)h0.0331V2L/Kg0.419t1/2(β)h0.167AUCmg/h24.133K211/h17.941CLL/(Kg∙h)12.244表2.二室模型拟合方程及药动学主要参数7、实验讨论以上计算是基于散点图的形状拟估计的二室模型拟合方程及药代动力学参数,为验证二室模型的正确性,下面通过统计学方法,对一室模型和二室模型作一比较。对血药浓度进行单指数拟合,得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