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孔子文艺思想散论

【课外阅读】孔子文艺思想散论

ID:31955631

大小:2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29

【课外阅读】孔子文艺思想散论_第1页
【课外阅读】孔子文艺思想散论_第2页
【课外阅读】孔子文艺思想散论_第3页
【课外阅读】孔子文艺思想散论_第4页
【课外阅读】孔子文艺思想散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外阅读】孔子文艺思想散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外阅读】孔子文艺思想散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深受孔子文艺思想的影响。那么,孔子文艺思想的精髓有哪些?探讨它,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应是十分有意义的。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文艺的领域不象今天这么广阔,不外乎诗、乐、画、舞这几个品类。从今天保存下来的典籍中看,孔子对文艺现象没有系统的理论论述,但不等于说孔子的文艺思想不成体系,我们可以从他对上述文艺品类的零星谈话中,尤其对诗乐的评说中,体会、概括出他的文艺思想。  一、关于文艺的社会功能文艺的社会功能问题,是孔子文艺思想比较核心的问题。以往的一些论者曾认为孔子主张文艺为政治服务,从而推论出他主张为维

2、持行将崩溃的奴隶制服务。这其实是一种简单的臆说。我们还是先来考察一下孔子对此问题的真正主张,然后再来下结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以下引用《论语》只标章名)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而立也’?”(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同上)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季氏)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

3、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阳货)这五则语录都是谈文艺的社会功能,它包括了下面这些观点:1、强调文艺应有教育作用。这个教育作用具体表现为“兴”、“成”、“识”、“言”四个方面。所谓“兴”,是振奋情绪,鼓舞意志之意,也就是修身。当然,这个情绪与意志是要有规范的。孔子把这个规范称之为“礼”。孔子要求弟子们的修身都要立足于“礼”,以“礼”来约束言行举止,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孔子选择了《诗》作为启动手段。因为在孔子看来,《诗》既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

4、曰:“思无邪”。(为政)可以使弟子们从中受到合乎“礼”的启迪,又有生动的形象,比之其他“文”更易于被接受。如“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否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八佾)又如,“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为政)从这两则对话中,可以看到孔子在启发诱导弟子学《诗》过程中是用诗中的形象启发学生,让弟子自然地与学礼联系起来,而且认为只

5、有从《诗》中能体会到“礼”的意义,才算是学懂了《诗》,才可以继续与之言《诗》。他教育他的儿子伯鱼要学好《诗》中的《周南》、《召南》也是从其中能得到修身的启发着眼。所谓“成”,是指人的道德的完成。在孔子看来,人的道德的完成,不但要在理性上认同,而且要在感情上也融合。他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感到,乐对此所起的巨大作用:“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因此,他极重视对音乐的整理,“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子罕)把它当成重要的教学内容,他自己也喜欢和别人一道唱歌,若唱得好还要再来一遍。但对于无益于“礼”的音乐

6、,他是坚决排斥的,如对过于轻柔的郑声,他便很厌恶,要象“远佞人”一样将它排斥于雅乐之外。“识”,就是长见识。孔子认为《诗》不但“思无邪”,读它可以领悟到许多做人的道理,而且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就是说可以从中认识自然界的许多事物,增长学问知识。孔子对学知识十分重视,把它看作“成人”——完美的人的必要条件,如“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宪问)这里所说的“艺”就是学问知识。缺少了学问知识,不但不能成为“成人”,而且还会有许多弊病。如“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

7、,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这里讲的“学”指的也是学问知识,不好学即不爱学问知识,就容易犯愚、荡、贼、绞、乱、狂等错误。“言”即讲话。《诗》的语言准确生动,鲜明形象,含蓄典雅,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有助表达特定的思想感情。春秋时期,凡举行大型活动,诸如外交谈判,朝会,宴饮,田猎等,诸侯、大夫们往往借赋《诗》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或意愿。那时,人们把赋《诗》视为衡量一个人才智的标尺,赋得好可以得到人们的尊敬、赞扬,有助完成外交使命或达到预

8、期的目的;赋得不好则会受到奚落,完不成外交使命或实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