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五首》教案 (2)

《唐诗五首》教案 (2)

ID:31958702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29

《唐诗五首》教案 (2)_第1页
《唐诗五首》教案 (2)_第2页
《唐诗五首》教案 (2)_第3页
《唐诗五首》教案 (2)_第4页
《唐诗五首》教案 (2)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诗五首》教案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唐诗五首【教学目标】1、了解每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每首诗的主旨。2、鉴赏每首诗的表现手法,了解每位诗人的创作风格。3、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4、探究诗人隐藏在诗歌背后的含蓄的思想感情。5、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一、导入新课唐朝是中华民族最辉煌灿烂的年代,而作为中华民族瑰宝的诗歌发展到此时也到达了顶峰,出现了大、小李杜,白居易,王维等一批大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两河并流,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史诗多派并盛。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其中最为耀眼的几首诗作,走进大师们的内心,来领略他们的才情。二、

2、讲授新课山居秋暝1、知识简介(1)关于唐诗:唐代产生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称为近体诗,它是跟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也就是说,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代以后才有格律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绝句共有四句话,分两联,每句话有五个字或七个字,称为“无绝”或“七绝”。二、四句要求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律诗共有八句话,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句话有五个字或七个字,称为“五律”或“七律”。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非常讲究平仄。(2)王维其人:王维

3、,字摩诘,“维摩诘”合起来是佛教一部重要的经典。王维的一生可以以四十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早期他有积极的政治抱负,但几经沉浮厌倦官场斗争,便归隐终南山,开始寄情山水,醉心禅理。徘徊于隐仕之间,过着半官半隐、恬静悠闲的生活。《山居秋暝》就是反映他后期归隐生活的一首名作。他的诗继承了陶渊明和谢灵运的长处,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他的诗风清新淡雅,意境恬淡,优美如画,同时他还是杰出的画家,苏轼评价王维的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文体知识:山水田园派是盛唐诗坛两大诗歌流派之一,作品以题咏山水景物和田

4、园生活著称,使前朝的山水诗和田园诗紧密结合,隐居田园的情趣和欣赏山水的优美加以融会;保留了陶渊明的纯朴,摒弃了谢灵运等的艰涩,语言清新,诗情画意更浓。作品较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色彩清淡,意境深幽。这一派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等。2、研习内容(1)结合诗歌标题,推测诗歌写了什么?示例:描写秋天黄昏山中的情景。(2)找出诗中的景物描写部分,看看诗人都写了哪些景物?示例:明月、松林、清泉、岩石、浣女、渔人。(3)苏轼赞王维的诗歌“诗中有画”,请用优美的语言把诗中的画面描述出来。示例:雨后初晴,空气格外清新,也特

5、别明净,秋月银辉,洒遍了苍翠的松林,腾起一片朦胧的濛濛雾气。山涧涨溢,径路石阶,淌过清澈的流泉,响起一串淙淙悦耳的声音。竹林深处,传来了欢声笑语,那是浣衣女子结伴归来;远处的莲叶,在不停地颤抖着,那是渔人荡舟水上。(4)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么下笔说是“空山”?示例: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的活动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一般人自然不知道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既表现雨后山野的静谧,又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幽静宁谧的喜爱。可以说,这也是作者着意渲染

6、出的一种意境,而这种意境正是诗人皈依佛法之悠悠禅心的体现(不是山空,而是心空,诗人晚年已经参悟世间万相,看透人事纷争,心境归于宁静)。(5)诗中描绘景物有什么特色?试做简要分析。示例:动静相衬。颔联第一句是无声的静态,第二句是有声的动态,动静交错,明月与流水辉映,松树挺立与山石俯卧,此联是写自然景色。颈联先写岸上的浣女,虽闻其声未见其人,次写水中的渔人,是由莲动推断渔舟将归,此联是写人的活动,是以动态写静态。诗中描述的景物:明月、松林、山石、翠竹、莲叶都是静物,但通过“照、流、归、下”四个动词显示了动静相衬的

7、特色。这也是这幅画如此清秀恬静的原因。(6)如何理解“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两句?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示例:诗人被雨后秋山诗情画意的风物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叹道:芳菲的春天过去了,就随它过去吧,眼前这秋天的山野,不是一样的美好吗?最后一句意思是自己大可以待在山中,赏心悦目悠游岁月了。这里,王维化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典故,而取其相反的意义,进一步表明了诗人对秋天山野的深厚感情,从而表明了归隐的决心和安于隐居生活的心情,深化了主题,增强

8、了艺术感染力。3、总结首联以“空山新雨”构图,使人顿生“空明”之感;颔联以“明月、清泉”写意,表明高洁志向;颈联描绘“浣女喧竹、渔舟莲动”的活动之景,表达对政通人和的理想境界的追求。这是一幅清幽、宁静、充满自然美和生活美的山水画,是人人向往的人间仙境。因此王维在诗的尾联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自然万物盛衰荣枯已不为他关心,“自可留”是“自可隐”,反映了诗人想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侧面反衬出他对污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