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审核作业指导书.docx

过程审核作业指导书.docx

ID:32004768

大小:25.85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1-30

过程审核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过程审核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过程审核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过程审核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过程审核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过程审核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过程审核作业指导书》1.目的:对每一个制造过程进行审核以确定其有效性,根据过程审核的结果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适用本企业生产加工的整个过程 3.定义:过程审核:对生产过程进行审核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以确定是否满足要求。 4.职责: 4.1管理者代表负责协调各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审核组,任命审核组长。 4.2综合部负责组织各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审核组 5. 程序内容 5.1  制造过程审核 5.1 审核时机/频次 a)工艺生产准备状态检查后和生产准备项目评审前进行一次产品投产前的制造过程审核。 b)批量生产后,企业原则上每年覆盖厂各个制造全过程。 5.2 审核依据 (详见附录) a) 制

2、造过程审核计划; b) 人员培训记录及岗位职责等文件; c) 工艺规程文件; d) 产品检验文件; e) 设备、工装管理文件等。 5.3  审核要素 a) 人员/素质; b) 生产设备/工装; c) 运输/搬运/贮存/包装; d) 缺陷分析/纠正措施/持续改进。 5.4  基于以下问题的过程,为了消除出现的缺陷,应随时进行制造过程审核: a) 产品质量下降; b) 顾客抱怨; c) 生产流程更改; d) 过程不稳定; e) 强制降低成本;f) 内部部门的愿望。 5.5  制造过程审核采取定量评定方法,根据生产中过程满足该要求的情况进行过程符合性评定。每个标准的得分分为0、4、6、8和

3、10分,满足要求的程度是打分的根据。评定不满8分则必须制定改进措施并确定落实期限,出现微小偏差要及时纠正。打分依据如下表:注*):“绝大部分符合”指的是证明已满足了约3/4以上的规定要求,并且没有特别的风险。 对每个标准的得分填入《制造过程审核评定表》(附录A),并计算过程要素符合率。 单道工序过程要素符合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En[%]=[各相关标准实际得分的总和/各相关标准满分的总和]×100%(注n:为工序号) 零件/总成过程要素总符合率的计算公式如下:Ep[%]=[E1+E2+------En]/n 5.6  零件/总成制造过程审核的评定 在完成零件/总成过程要素总符合率的计算

4、后,需按下表进行零件/总成制造过程审核的评定。注*: 1.若被审核单位的总符合率超过90%或80%,但其在一个或多个要素上符合率只达到75%以下,则必须从A级降到AB级或AB级降到B级。2.若有的标准得分为零,而不符合要求可能会给产品质量和过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则可把被审核方从A级降到AB级或从AB级降到B级。在特别的情况下,也可以降到C级。 3.必须在《制造过程审核报告》中说明降级原因。   《制 造 过 程 审 核 细 则》在产品制造过程的每道工序中,必须使所策划的和已落实的过程的技术和人员素质达到要求,加以监控并从经济的角度进行持续改进。员工素质、过程设备和检测器具的适用与改

5、进、与所生产零件的特性相适应的运输和储存是制造过程审核的重点。 1   人员/素质 选择具备相应岗位素质的人员,使其保持应有的素质以及进一步培养成具有更高岗位素质的人员,这是管理者的任务。必须对员工是否具备承担过程任务的素质进行验证。 1.1    员工监控产品质量和过程质量情况 1.1.1   为提高产品质量和过程质量,不断改进,员工应具备质量改进的意识。 1.1.2   自检情况。 1.1.3   坚持设备点检情况。 1.1.4   首件检查和末件检查情况。 1.1.5   掌握过程的工艺要求以及理解控制图,达到应知应会要求。 1.1.6   零件不能满足要求时的处理是否按有关规

6、定执行。 1.2   员工对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的职责和权限 1.2.1   生产设备和环境应保持整齐和清洁。    1.2.2   员工应对生产设备进行日常的维修与保养,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报修。 1.2.3   零件、工装按规定贮存。 1.2.4   按时报请对检测、试验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1.3   为了完成所交付的任务员工应具备的素质 1.3.1   操作者应经过培训并持有有效操作证书上岗。 1.3.2   员工应熟悉产品技术要求。 1.3.3   具有安全生产和生产环境要求的意识。 1.3.4   具有特殊工序工艺验证方面的知识。1.4   顶岗人员的配置计划 在人员配置计划中要

7、考虑缺勤因素(如病假、休假、培训)。对顶岗人员也要确保所需的素质。 1.5   有效地使用了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方法 通过针对性的信息宣传,促进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并以此来提高质量意识。 1.5.1   经常发布质量信息,使员工了解质量现状。(有目标值和实际值) 1.5.2   产品质量改进的合理化建议和“六小”活动的开展情况。 1.5.3   员工参加培训和质量小组的积极性。 1.5.4   病假率低。 1.5.5   员工对质量改进的效果。 1.5.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