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讲授行为的尴尬境遇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讲授行为的尴尬境遇

ID:3206345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20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讲授行为的尴尬境遇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讲授行为的尴尬境遇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讲授行为的尴尬境遇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讲授行为的尴尬境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讲授行为的尴尬境遇杨姣平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重点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相对应而言的,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新的行为方式的变革并不意味着对原有行为的摒弃。相反,要有对原有行为的深刻反思和重新定位。最典型的传统教师行为就是讲授。笔者喜欢听教师上课也听过许多课。听多了,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公开课和展示课上教师的讲授行踪隐匿,且讳莫如深。但在常态课堂中却大步流星,讲授占主流地位。讲授何以陷入这种尴尬的境地?仔细揣摩,出现前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受制于主流导向,在改革的背景下必须体现出创新,那么传统

2、的东西是不好“亮”出来。讲授是一种旧有的行为,在新形势下行旧行为,是体现不出思想境界和教学水平的。二是受制于主流舆论。近年来,填鸭式、满堂灌似乎成了讲授的代名词。谁倡导谁表现谁就会戴上相应的帽子。对于常态课中讲授行为的我行我素,主要是有两种情况,一是科学的讲授确实蛮有效。二是有些讲授确实不是很恰当,只是教师知识的单项传递,所以有一部分教师觉得省时省力很便当。总的来说,这些想法折射出教师对讲授行为的一种规避心理,也反映出教师在面对传统观念和行为遭受新的教学改革冲击后的迷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肯定自己成功的讲授行为实践,而不是被“死记硬背”、“满堂灌”等批判之

3、声淹没,被这种惯性意识所冲击,从而失去了自信和自我。其实这些填鸭式、灌输等决不是出自一线教师之口,但很多人却把这顶帽子顺从的地戴到了自己的头上。教师不能也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另外,这种惯性意识是起源于不成功的讲授行为实践,但却因此而否定了讲授本身,这样既没有摒弃不正确的讲授,更没有很好地梳理和继承科学的讲授,并且在事实上阻碍了它的功能的发挥和合理性的发展。所以很多的改革总是在非此即彼的肯定与否定的较量中显得收效甚微,而传统的优秀的做法得不到应有的继承,最后老师们常常无所适从。我们有先破后立的思想,但是立不是空穴来风,新的教学行为方式的变革应当包含对传统行为方式的优化和

4、新的行为方式的建构。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讲授行为的优化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讲授行为价值观的重新审视,二是对讲授行为能力的深刻反思与提升。首先我们要坚定以下一些基本观念。讲授是有用的和必需的。谁都明白,无论教学如何改革,教师的有效讲授仍然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是也是必需的。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还是用于在教师系统传授的情况下开展的适当的授受式学习。他的优势无需质疑,也没必要再以史明今。讲授不是教师学问的表演行为,必须有学生主动地参与。讲授虽然由教师把学习内容呈现给学生,但不意味着学生是被动的、消极的。教师的讲授要符合学生的认识和行为,以便成

5、功的传授知识,让学生建构对新知的理解,所以讲授并不便当。讲授不是一讲到底,而是适时地介入与穿插,并与其它的教学行为配合使用。最近几年,人们特别注重教学改革,对"满堂灌"异常敏感。这一个"灌"字好生了得,竟把教师的讲述,讲解(不管讲得如何),全都贬为"灌输",以致连讲得很精彩的教师也不敢在公开课中亮相,这真有点作茧自缚。讲授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讲什么内容看起来比较容易,因为有教材、教参和练习册等等。但教师的责任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心理状态对这些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教师要选择,组织和排序。教师不仅要处理好某个课时的内容安排,更要考虑各个课时之间的联

6、系,某个课时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本年段乃至整个学科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正确定位之后,我们要反思自身的讲授能力结构,提升讲授能力。按照常理,教师应当擅长这种传统的常用的讲授,但事实并非如此。所以在肯定了讲授行为实践的成功之处后,还要反思:课堂教学中哪些教学是讲授行为?我真的能自如高效地进行讲授吗?我还有哪些做得不够?我应该如何提高讲授能力和讲授的效率。为此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注意。一是要提高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水平,从而提高信息的清晰度。讲授是把组织好的学习内容呈现给学生,需要教师言语的传播。教师的讲解(讲授的一种方式)能解构知识内容,建立经验知识与新知识的联

7、系,这些都是学生认知的依据和范例,能一定程度上增进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其前提是教师对学科知识的充分、科学的理解。一是自己要有丰富的学科素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问,否则,以己之昏昏,岂能使人昭昭!二是要能正确的辨析并在教学中反映知识的思考力水平(理解水平),讲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一种思维的示范。有一所小学在搞一个关于学生学科学习中理解水平的相关研究,其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于教师自身理解水平上的教学。所以这个课题的实践和研究,能帮助教师提升很多貌似平常但很重要的教学能力。二是要唤醒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经验,把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