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研究生-PCR(聚合酶链反应).ppt

【5A版】研究生-PCR(聚合酶链反应).ppt

ID:32139780

大小:3.34 MB

页数:82页

时间:2019-01-31

【5A版】研究生-PCR(聚合酶链反应).ppt_第1页
【5A版】研究生-PCR(聚合酶链反应).ppt_第2页
【5A版】研究生-PCR(聚合酶链反应).ppt_第3页
【5A版】研究生-PCR(聚合酶链反应).ppt_第4页
【5A版】研究生-PCR(聚合酶链反应).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5A版】研究生-PCR(聚合酶链反应).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CHAPTER7聚合酶链反应福建医科大学分子医学研究中心医学分子生物学PCR的用途体外扩增特异DNA片段的技术,能快速、特异地扩增目的DNA片段。能通过试管内的数小时反应将特定的DNA片段扩增数百万倍。迅速获取大量的单一核酸片段,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及半保留复制模型。1958年,Meselson和Stahl用实验证实DNA半保留复制模型。70年代以来,人们采用两种思路去尝试建立基因的无性繁殖体系,一是基因克隆技术,二是体外扩增技术。发展历程1971年,Kho

2、rana(美国MIT教授,1968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经过DNA变性,与合适引物杂交,用DNA聚合酶延伸引物,并不断重复该过程便可克隆tRNA基因。”核酸体外扩增最早设想被遗忘原因:(1)很难进行测序和合成寡核苷酸引物;(2)1970年Smith等发现了II型限制性内切酶,体外克隆基因已成为可能。1976年,台籍科学家钱嘉韵(AliceChien)从黄石国家公园的嗜热菌Thermusaquaticus中分离出热稳定的TaqDNA聚合酶。1985年,美国Cetus公司人类遗传研究室的Mullis发明聚合酶链反应(Polyme

3、raseChainReaction,PCR),Saiki等首次应用PCR法成功地扩增了人-珠蛋白的DNA,并应用于镰刀状红细胞贫血的产前诊断。1988年Saiki开始将耐热性TaqDNA聚合酶应用于PCR,整个反应只加一次酶即可,扩增特异性和效率都明显改善,操作大为简化。1989年被誉为“分子年”,列PCR为十余项发明之首。1993年,Mullis荣获诺贝尔化学奖。PCR的基本原理试管中进行的DNA复制反应,依据DNA半保留复制的机理;体外DNA分子于不同温度下可变性和复性的性质;通过人为控制体外合成系统的温度,使双链DNA

4、变成单链,单链DNA与人工合成的引物退火,DNA聚合酶使引物沿着单链模板延伸为双链DNA。待扩增片段高温变性低温退火中温延伸PCR每一步的转换通过温度的改变控制。DNA模板解链(变性)、引物与模板结合(退火)、DNA聚合酶催化新生DNA的合成(延伸)三个步骤构成PCR反应的一个循环。此循环反复进行,可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理论扩增率:2n递增(n为循环次数),25~30循环,目标DNA可增加109倍。实际扩增率:(1+X)n,X为PCR的实际扩增率,平均约为75%。由于引物和底物的消耗,酶活力的下降等因素,扩增产物的增加,

5、逐渐由指数形式变为线性形式,所以实际上进行30个循环后,扩增倍数一般可达106~107。以上“变性、退火、延伸”三部曲为PCR一轮循环。PCR扩增曲线PCR反应体系与流程反应体系模板(DNA或RNA)引物TaqDNA聚合酶10×PCR缓冲液1.5~4mMMg2+0.2mMdNTP反应流程预变性变性退火延伸延伸完全终止25~35循环一、PCR的反应体系引物(primer)酶(TaqDNApolymerase)dNTP模板(template)Mg2+(magnesium)1、引物引物:决定PCR反应的特异性PCR产物的特异性取决于

6、引物与模板DNA互补的程度理论上,只要知道任何一段模板DNA序列,就能按其设计互补的寡核苷酸链做引物,用PCR就可将模板DNA在体外大量扩增基本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扩增效率和特异性,同时尽可能抑制非特异性扩增。引物设计的原则①引物长度:15-30bp,常用20bp左右—引物的有效长度不能大于38bp,否则最适延伸温度会超过TaqDNA聚合酶的最适温度(74℃),不能保证PCR扩增产物的特异性②引物扩增跨度:以500bp为宜—特定条件下可扩增长至10kb的片段③引物碱基:G+C含量以40-60%为宜—G+C太少扩增效果不佳,G+

7、C过多易出现非特异条带—ATGC最好随机分布,避免5个以上的嘌呤或嘧啶核苷酸的成串排列,尤其3′端不应超过3个连续的G或C,因为这样会使引物在G+C富集区引发错误延伸④避免引物内部出现二级结构和引物间互补—特别避免3’端的互补,否则会形成引物二聚体,产生非特异性的扩增条带⑤引物3’端的碱基要求严格配对(不能做任何修饰)—特别是最末及倒数第二个碱基,以避免因末端碱基不配对而导致PCR失败⑥引物5′端可修饰—引物5′端限定着PCR产物的长度,但对扩增特异性影响不大;引物5′端碱基可不与模板DNA互补而呈游离状态;引物5′端最多可加

8、10个碱基而对PCR反应无影响3’5’3’5’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启动子序列定点突变探针标记⑦引物的特异性:—引物应与核酸序列数据库的其它序列无明显同源性⑧引物量:—每条引物的浓度0.1~0.5μM,以最低引物量产生所需要的结果为好—引物浓度偏高会引起错配和非特异性扩增,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