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考命题指导中考复习

研究中考命题指导中考复习

ID:32170699

大小:56.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1

研究中考命题指导中考复习_第1页
研究中考命题指导中考复习_第2页
研究中考命题指导中考复习_第3页
资源描述:

《研究中考命题指导中考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研究中考命题指导中考复习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教育局教研室徐金国邮编224002又是一年中考时,广大的一线老师和初三的学生(甚至家长)都非常关注每年的中考命题的情况,非常想了解每年中考命题的过程、思路和基本原则等等。以下,笔者就自己参加中考命题的一些经历,简单说说对中考命题的认识和思考,或许能让关注中考命题的老师和同学能从中获得一点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从而更好的做好最后一阶段的中考复习迎考工作。准确把握命题的性质是中考命题的基础中考命题与常规的水平检测命题和高考命题有着根本的不同。从目前的情况看,各地的中考一般都承担着毕业

2、与选拔的双重功能,所以,这就造成了中考命题既不同于纯粹选拔性考试的高考命题,又不同于学业水平测试的过关性考试命题。中考命题必须统筹兼顾好毕业水平测试和为高中选拔优秀学生的双重功能,特别是还要考虑到各地普高、职高招生的规模与计划,既要考虑通过中考试卷能够为普通高中选拔到优秀学生,确保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顺利通过高考选拔升入大学继续深造,又要能让相当一部分学生满怀信心升入职业技术学校继续学习,提升作为一线技术工人的专业素质,同时,还要尽可能照顾到让每一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通过中考顺利

3、毕业。基于以上中考命题性质的认识,所以每年的中考命题首先都必须处理好升学选拔、完成招生计划和确保毕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生为本”是中考命题坚定不移的宗旨中考事关广大考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一直备受全社会的瞩目。所以,无论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还是从关爱青少年成长的角度来说,中考命题者其实都承受着不同寻常的压力。压力就是动力。所以命题者始终把“以生为本”作为中考命题坚定不移的宗旨。为了在命题中能够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在中考命题的每一个细节上,命题者都必须努力地从考生利益出发去思考问题。比如,语文学科作为中考的首

4、场考试,如何在允许的范围之内,适当降低难度系数,低起点,小坡度,循序渐进,让学生考出信心,从而对后面的各场考试产生积极而有益的影响。再比如,为了提高试题的信度和效度,不让考生在读题、审题上去纠缠,无端地耗费时间,把考场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于思考与答题上,命题者总要反复对出现在试卷上的每一段语言材料进行仔细的推敲,反复的打磨,力求做到试卷上的语言材料用语规范、简洁,表意准确、清晰,特别是对试题题干的用语更是力求做到“能少用一个字,绝不多用一个字”,决不让考生在读题中产生歧义。还比如,中考命题为了彰显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

5、,弘扬时代主旋律,但命题者在材料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到城市学生的生活特点,又要考虑广大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尽可能做到两者兼顾,决不让哪一方的孩子因为自身生活的因素在考试中吃亏。“稳中求变,稳中求新”是中考命题不变的准则稳中求变。保持试卷结构、题型的相对稳定,凸显《中考说明》对中考的导向和示范引领作用,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稳定,这是中考命题的基本要求。所以,在保持试卷的基本结构不变的前提下,中考命题者必须尽可能在《中考说明》规定的考点范围内进行取舍与整合,在题型设计上进行变化与创新。比如,在严格控制试卷文字阅读量和试题题量

6、的大前提之下,如何能让一份中考试卷,在不增加考生阅读量和答题量的基础上,尽可能把《中考说明》上所列出的考点覆盖到,同时,既重视试卷考点的覆盖面,又能够坚持重点知识、能力重点考查,命题者总是努力探索进行多个考点的整合,做到一题多点综合考查,以期通过一份试卷尽可能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比较全面的考查。稳中求新。中考命题既要求让考生拿到试卷觉得一点都不陌生,同时又能要让考生觉得一切又都是新的,能给考生与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是中考命题“稳中求新”的追求。而要实现这一追求,首先是命题所选用的语言材料尽可能是全新的,试题所用的语

7、言材料尽可能是主流媒体上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新材料,或是公认的经典中的经典材料。其次是试题的设计上必须努力做到每一道题都是原创。材料新颖,试题原创既是“稳中求新”的追求,同时,更是确保考试公平、公正的要求。第三是尽可能体现在试题题型的创新上,比如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都可以作为命题中题型创新的源泉。凸显学科特点是中考命题必须坚守的底线。新课改实施以来,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强调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语文素养

8、提升的重要作用。但也正因为这些过分的强调和追求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综合性,在一些地方的中考语文命题中,出现了为了凸显语文的育人功能和体现学科之间的渗透,而最终在语文试卷上考查的却不是语文的现象,使语文试题的“语文味”大大削弱。语文试题必须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中考命题始终坚守的底线。一是语言材料虽然要尽可能丰富多彩,比如,各地中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