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9月反馈练习初三语文

青云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9月反馈练习初三语文

ID:32177238

大小:9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1

青云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9月反馈练习初三语文_第1页
青云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9月反馈练习初三语文_第2页
青云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9月反馈练习初三语文_第3页
青云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9月反馈练习初三语文_第4页
青云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9月反馈练习初三语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云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9月反馈练习初三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青云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9月反馈练习初三语文第一部分(26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①挺bá▲ ②yùn▲育③若jí▲若离④不jì▲其数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小桥流水,枕河人家,座落于水乡一隅的铜罗中学,显得格外秀丽、端庄。漫步于绿茵如盖的校园小径,一阵阵淡雅的桂花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课间,有的学生谈笑风声,有的学生抱书默念,有的学生驻目凝思……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们,迎着朝阳,心怀美好,积极进取,憧景着美好的未来……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①欲将轻骑

2、逐,▲。(卢纶《塞下曲》)②▲,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③竹外桃花三两枝,▲。(▲《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④羌笛何须怨杨柳,▲。(王之涣《▲》)⑤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陈涉世家》)⑥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陶渊明《桃花源记》)⑦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4.名著阅读。(5分)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

3、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类似“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情节(策略)在《水浒传》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也有,请你简要叙述,并说说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5.下面这段文字中三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3分)①近年来,韩国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扩大。②韩国人掀起了学习汉语。③汉语取代日语成为韩国第二外语的原因,是因为韩国人敏感地意识到中国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修改①:▲。修改

4、②:▲。修改③:▲。第二部分(44分)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8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6.哪一组句子中

5、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行收兵(《陈涉世家》)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复立楚国之社稷(《陈涉世家》)C遂与外人间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D不足为外人道也伐竹取道(《小石潭记》)7、“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8、下面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思古今没有发生变化的是那一项?(2分)(▲)A.仿佛若有光。B.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复立楚国之社稷(《陈涉世家》)9、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既然并不存在,作者为何还要写呢?(2

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4分)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肉可以吃。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或曰:“食菱须去壳。”②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阅读《鼎湖山听泉》(节选),按要求完成11-13题。(8分)进山方知泉水非此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

7、,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站在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