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涉外信托的法律适用

论涉外信托的法律适用

ID:32187209

大小:1.06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2-01

论涉外信托的法律适用_第1页
论涉外信托的法律适用_第2页
论涉外信托的法律适用_第3页
论涉外信托的法律适用_第4页
论涉外信托的法律适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涉外信托的法律适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涉外信托的法律适用引言现代信托制度,作为一项资本社会的财富管理手段,因为其财产的独立性、受托人管理的独立性与尽职性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最新公布的2012年四季度数据显示,我国信托业全行业资产规模再创新高,达到7.35万亿元,已经赶超保险业,而1跃升为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部门。近年来,随着跨国资金流转和人员跨国流动的日益频繁,含有涉外因素的信托必将越来越多,甚至有些信托设立人甚至来自于没有信托制度的国家,信托的法律冲突已经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法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规范,对于新出现的法律关系应该及时予以调整

2、。涉外信托法律关系作为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当中所必然产生的新型法律关系,肯定要有与之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调整,这一项制度才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涉外信托法律冲突的表现和产生原因之后,利用比较分析、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主张对涉外信托法律适用采用分割制的适用原则。本文的创新之一在于,并非简单地罗列不同国家对于涉外信托法律适用的不同规则,而是根据涉外信托的特性将对信托制度的冲突规则进行分类归纳;另一方面又分析了涉外信托法律适用领域——海牙《关于信托的法律适用及其承认公约》(下文统一简称为《海牙信托公约》),进而总结出我国在处理涉外信托的

3、法律适用问题上可以采纳的原则。重点放在对我国近年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下文统一简称为《法律适用法》)中提到的关于涉外信托法律适用的条款进行评析,分析其利弊,以期对新法的适用提出完善的建议。在资料搜集阶段,笔者发现涉及涉外信托法律适用的学术论文本身在数量上就较少,且大多成文于新的法律适用法出台之前。本文的创新之处还在于对新法中关于涉外信托法律适用的条款进行分析,梳理法条的主要内容。一方面,针对现有法条的漏洞,尝试提出实践中真正适用该法条时的注意事项;另一方面也根据新法的现有条文进一步找出适合我国法制环境、与我国信

4、托行业发展水平相一致的,能够对涉外信托法律领域1周小明,《2012年度信托业发展评析》,http://www.xtxh.net/xhdt/14485.html,于2013年3月4日最后访问。1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起到真正规范与指引作用的建议,使得信托这一财富管理的手段被更加广泛地运用于国人的生活中。2论涉外信托的法律适用一、涉外信托概述及其法律冲突依据布莱克法律辞典,信托(trust)是衡平法上特有的,为享受财产利益而设的权利——受托人(thetrustee)根据委托人(thesettler)的要求或相关的遗嘱文件为受益人2(theb

5、eneficiary)的利益而持有、管理财产。而根据涉外民事关系的理论可以推出,涉外信托是指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发生联系或是信托财产位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3信托,这些国家可能分属于不同的法律体系。委托人选择在本国之外的其他国家设立信托的目的有很多,比如:保护委托人的财产免受本国不确定的政治、经济及其他风险;将其财产以一种缴税最少的方式转移至其位于海外的继承人名下;将其名下所拥有的不动产利益最大化,并将收益分配给家庭成员或其他人,而不受其所在国法律的限制;将委托人死后的不动产遗产税降到最小化甚至是没有;在一地集中巩固委托人在世界各地拥有的

6、资产的所有权等等。任何一项制度的产生必有其特殊的背景,加之其对人们的特殊价值,渐渐就被当时社会的主流阶层所接受并认可,信托制度也不例外。本文关注的焦点并不是信托的发展史,只是在该部分简要概述信托产生的背景及发展状况,为后文的论述提供必要的铺垫。(一)信托制度的起源与发展1.土地制度与双重所有权信托制度起源于英国。封建制度之下的英国等级制度非常森严,与土地关系最为密切的三类人从上到下大致由国王、骑士、农奴这三级构成。国王将土地分给各骑士,骑士向国王缴纳土地税;很明显,骑士也不会亲自种地,于是他又将土地交给农奴来耕作,农奴对土地上的收益有所有

7、权但是必须向诸侯纳税。如此看来,这三类人对土地都有某4种意义上的物权。这种土地利用的方式就叫做用益(USE)。在这一制度中,土地所有者甲将土地所有权装让给另一个人乙,而土地上的收益却归第三人丙所有。在用益制度下,充分体现出物权自由原则。土地所有者可以将土地转移给一个或是2BLACK'SLAWDICTIONARY1546(8thed.1999).3DavidHayton,InternationalRecognitionofTrusts,inJohnGlasson(ed.),TheInternationalTrusts,2002,p.8.4参

8、见网页http://china.findlaw.cn/gongsifalv/zhengquanfa/xt/smxt/31260.html,最后访问于2012年12月15日。3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